Dissertation/ Thesis
國民政府處理美軍剩餘物資之研究- 以《中美關於讓售戰時剩餘物資協定》為中心 ; The Study on Surplus War Property of National Government about 'Th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ale of Certain Surplus War Property '
العنوان: | 國民政府處理美軍剩餘物資之研究- 以《中美關於讓售戰時剩餘物資協定》為中心 ; The Study on Surplus War Property of National Government about 'Th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ale of Certain Surplus War Property ' |
---|---|
المؤلفون: | 蔡西濱 |
المساهمون: | 史學系 |
سنة النشر: | 2020 |
المجموعة: |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CUR) |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 中美關於讓售戰時剩餘物資協定 |
الوصف: | 戰後時期美國政府透過「借款」、「救濟物資」、「讓售」、「贈與」等方式,對國民政府進行各種形式的援助,本文主要是針對「讓售」這一形式,探討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雙方在執行美軍剩餘物資政策之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與矛盾,尤其是雙方的立場與心態,在短短22個月的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都是兩方政府始料未及的。 本文從雙方對「讓售協定」的認知歧異、國民政府內部機關在處理物資所產生的齟齬與雙方對政策的檢討與因應等三方面進行探討。首先,1946年因為國共內戰日炙,中共對於美國既當調停者卻又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權並提供相關資源與金援的矛盾作法相當不滿,尤其在「讓售剩餘物資」這一項政策上,更明顯指出美國政府根本就是鼓勵中國內戰、介入中國內政,這致使馬歇爾身為美國對華政策的執行者有時是左右支絀、難以行事。1946年8月30日在國共內戰方興的情形下,中、美雙方政府簽訂《中美關於讓售戰時剩餘物資協定》,就中方而言,這是一項獲得戰爭物資、轉賣剩餘物資獲取外匯充盈國庫與改善政府財政的一線生機,對美方而言,則是償還在中國所欠下的軍費、減輕管理龐大軍事剩餘物資的人力成本與執行士兵歸建的三全之法,照道理說,這是一項各得其利之策。當時行政院下的「物供局」為執行此項政策之單位,其任務主要是充盈國庫、改善政府財政赤字,但在現實上,除了支領物資方式不斷變更,造成各機關對其多有指責外,也因為戰爭現實,大部分剩餘物資不得不以前線軍事單位為優先支領,可轉賣換取外匯的物資則相當有限,其充盈國庫的目的在當時被其他機關譏笑為太過理想而忽略現實,而領用機關也因為編列預算問題,無法以現金支付,只能不斷增加預算編列,反倒增加支出導致財政更加惡化。此外,在執行政策初期,國民政府尚可指定物資項目,請美方將其列入「報廢品」以充作剩餘物資,但到後期,國民政府發現所接收的剩餘物資幾乎都真的是「報廢品」,馬歇爾亦請國民政府對剩餘物資得堪用度不可過度期待,或許雙方一開始在認知上並非出現落差,而可能是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了轉變。在22個月的執行期中,國民政府交接與運輸效率緩慢,導致美方不滿,雙方在後期展開磋商,就是否需延期進行討論,但美方無法接受延期,國民政府只能從協定內中著手,相繼提出「欠載運行」、「撤島」與爭取「公告日」等積極作為。 |
نوع الوثيقة: | thesis |
وصف الملف: | 99 bytes; text/html |
اللغة: | Chinese |
Relation: | http://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8394; http://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48394/2/index.html |
الاتاحة: | http://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8394 http://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48394/2/index.html |
رقم الانضمام: | edsbas.5B4BE638 |
قاعدة البيانات: | BASE |
الوصف غير متا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