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Journal
感知現在與重塑記憶:評介《台灣史新聞》
العنوان: | 感知現在與重塑記憶:評介《台灣史新聞》 |
---|---|
المؤلفون: | 夏春祥 |
سنة النشر: | 2014 |
المجموعة: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NCCUIR) |
الوصف: | 新聞,這種曾經帶來報業嶄新活力,並與評論、廣告相輔相成共同成就出當代資本主義出版奇觀的的文字體例,卻在世紀之交遭遇科學技術與相應人文變遷帶來的新挑戰。當然,它不是消失;社會學者Schudson(1995)的經典著作《新聞的力量》(The power of news),以及在美國歷史上水門案件中那名之為「深喉嚨」(Deep Throat)的消息來源,都可以作為這種過往榮光的具體例證。只是到了今日,新聞的重要性與內涵顯然和以前很不一樣。 十九世紀讓新聞體例發光發熱的印刷報紙,在從十七世紀初期出現後目前已有些日薄西山、搖搖欲墜,傳播學者Meyer(2009)甚至以「消亡中的報紙」(the vanishing newspaper)描述;有的報人結束營業,有的則是轉手他人,或在數位匯流下尋求新的可能。電視則因影像性質而出現了一種娛樂與取悅閱聽大眾的趨勢,以至於主播們只是讀報、念稿但在實務理念上卻莫衷一是,只能鸚鵡學語。 當然,新聞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內部,就如同動新聞模糊了想像與真實分際,引起了台灣社會一連串的爭議與討論,而公民新聞的出現,更是讓專業報導的思維變得複雜、分歧。而當中日益清晰的趨勢,則應是新聞的功用已漸為更多訊息傳遞方式替代。\r 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史新聞》一書卻嘗試用新聞體例重新介紹台灣歷史,不可不說是一種逆向操作。當然,這種做法與書寫台灣史的傳統慣習有別,自然有著極大的新鮮感。但在全書架構上,依然是以章節式的分卷為本,用來架構橫亙時間極長的各類內容。 書名:台灣史新聞 編者:曹銘宗 出版日期:2013年\r 出 版 社:貓頭鷹 |
نوع الوثيقة: | article in journal/newspaper |
وصف الملف: | 538511 bytes; application/pdf |
اللغة: | unknown |
Relation: | 新聞學研究, 120, 197-207;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789;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01789/1/120-197-207.pdf |
الاتاحة: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789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01789/1/120-197-207.pdf |
رقم الانضمام: | edsbas.453C1012 |
قاعدة البيانات: | BASE |
الوصف غير متا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