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1 نتائج من 1 نتيجة بحث عن '"safety attention obligations"',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29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陳奕辰, Chen Yichen, Yichen, Chen

    المساهمون: 王文杰

    وصف الملف: 2082175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文部分\n專書\n1、王澤鑒,1998年,侵權行為法基本原理:一般侵權行為,臺北:臺灣三民書局。\n2、王澤鑒,2001年,侵權法行為法(第一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3、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程嘯,2005年,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n4、王利明,2011年,侵權責任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5、王利明、周友軍、高聖平,2012年,侵權責任疑難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n6、丹 多布斯:《侵權法》(上冊),馬靜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n7、文森特 詹森,趙秀文譯,2004年,美國侵權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8、史尚寬,2000年,債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9、李響,2004年,美國侵權法原理及案例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10、克雷斯蒂安·馮·巴爾,焦美華譯,2001年,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n11、亞當·斯科尼克,張衛東、魏寧譯,2017年,一息之間,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n12、周友軍,2010年,侵權責任認定:爭點與案例,北京:中國法律圖書有限公司。\n13、馬俊駒,辜明安,2012年,民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n14、威廉·特魯布裡奇,宋仕振譯,2018年,氧成之路,北京:海洋出版社。\n15、陳興良,2001年,本體刑法學,北京:商務印書館。\n16、張新寶,2005年,侵權責任法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17、張民安,2010年,侵權法上的作為義務,北京:法律出版社。\n18、張民安,2009年侵權法上的作為義務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初版。\n19、梁慧星,1996年,民商法論叢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n20、程嘯,2015年,侵權責任法,北京:法律出版社。\n21、曾世雄,2001年,損害賠償法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22、詹姆斯·内斯特,白夏譯,2015年,深海,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n23、楊立新,2011年,侵權責任法,北京:法律出版社。\n24、劉得寬,2001年,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期刊會議\n25、孔祥俊、楊麗,1993年,侵權責任要件研究,政法論壇,1993第1期。\n26、王麗娟,2018,不作為侵權中的先行行為與救助義務探析,思想政治與法律研究,2018年第2期。\n27、艾湘南,2010年,體育侵權案中如何適用自甘風險規則,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12期。\n28、田雨,2009年,論自甘風險在體育侵權案件中的司法適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11期。\n29、石春玲,2010年,論侵權法上的夥伴救助義務,法學雜誌,2010年第9期。\n30、汪傳才,2009年,自冒風險規則:死亡抑或再生?,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5期。\n31、李鈞,2015年,論過錯原則下的體育損害責任,體育科學,2015年第1期。\n32、李倩,2015年,體育運動中“固有風險”的界定與體育上海的歸責——上海新涇公園籃球上海案判決評析,體育教育學刊,2015年第3期。\n33、吳志正,2013年,運動存於這於運動者對他人人身侵害之民事責任,臺大法學論叢,第42卷第1期。\n34、柯光艷、高猛,2014年,戶外運動組織者的安全保障義務,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n35、許添元,2008,自助戶外運動若干法律問題探究——由南寧驢友案件引起的思考,漳州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n36、殷飛、趙毅,2015年,解釋論:體育歸責適用自甘風險的新路徑,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n37、陳曦、王菁,2007年,戶外運動組織者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第95期。\n38、陳聰富,2009年,自甘風險與運動傷害,臺北大學法學論叢,2009年第2期。梁煥國、黃芬,2010年,質疑自甘冒險的獨立性,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11\n39、張新寶、唐青林,2003年,經營者對服務場所的安全保障義務,法學研究,2003年第3期。\n40、賈邦俊,2010年,《侵權責任法》中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的思考一一從比較法角度審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n41、趙毅,2017年,運動傷害免責的羅馬法基礎,體育與科學,第38卷第1期。\n42、趙毅,2014年,體育侵權中受害人同意和自甘風險的二元適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n43、蔡唱,2009,先行行為導致的不作為侵權行為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第23卷第1期。\n44、劉蘇,2011年,我國戶外運動法律規制模式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n45、劉蘇、傅志平、湯衛東,2018年,AA制山地戶外運動事故的法律爭議及歸責,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4卷第2期。\n46、韓勇,2010年體育傷害自甘風險抗辯的若干問題研究,體育學刊,2010年第9期。\n學位論文\n47、王竹,2009年,侵權責任分擔論——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人分擔的一般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n48、江淩,2018年,論自甘冒險情形在我國的法律適用,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n49、周金芬,2017年,論運動傷害中的固有風險,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法律系,江蘇省蘇州市。\n50、胡亞楠,2010,自甘冒險在自助遊相關法律制度中的確立,河南大學碩士論文,河南大學,法律系,河南省開封市。\n51、陳清,2012年,侵權法上救助義務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重慶市。\n52、張樂,2014年,AA制戶外運動中意外事故責任承擔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黑龍江大學,法律系,黑龍江哈爾濱。\n53、楊艷,2016年,侵權法上自甘風險規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吉林省長春市。\n54、蘇麗學,2015年,自助遊事故民事責任的法律分析,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暨南大學,廣東省廣州市。\n55、鐘芬燕,2017年,戶外自助探險活動中組織者與同行者的民事法律責任研究,深圳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深圳大學,深圳市。\n裁判書\n56、上海窺海實業有限公司訴陳文銘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一案二審民事判決書,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9)滬01民終907號,2019年5月5日。\n網絡與新聞資料\n57、微信公眾號:「2018.11.19帛琉潛水事故報告和隊友回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Dg4ODMyNA==&mid=2247485550&idx=1&sn=7042cc08d6aa65372528c76e40b39623&chksm=97a1f285a0d67b93d3893ee9c5be1694f4afb15d0de5b8198481baba900617ce16a11fdded8d&mpshare=1&scene=24&srcid=&sharer_sharetime=1576917112610&sharer_shareid=e537ee280f4b77851cfc7814ddabbb00&ascene=14&devicetype=android-29&version=27000e37&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SqInGq3UAspHzicRkz6wS8%3D&pass_ticket=RqpT4M2J3LDDt0RClX3M8wQYPLCxPTMFFNdKOam1V6rk%2FBO7Izo9atYgx1cLdGSk&wx_header=1最後訪問:2020-05-13。\n58、微信公眾號:「意外事故陳述報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jY2NTIzNg==&mid=2247485659&idx=1&sn=ddc63a17498c2ff99b91ac27ec3a8fc6&chksm=e86dbea0df1a37b6521646b6cf4321196ea1d5b1d8d347f27c169a33e59a5fcb426807cc389a&mpshare=1&scene=24&srcid=&sharer_sharetime=1576930917446&sharer_shareid=e537ee280f4b77851cfc7814ddabbb00&ascene=14&devicetype=android-29&version=27000e37&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U0O01ucoVS0%2FUplT23fEPI%3D&pass_ticket=RqpT4M2J3LDDt0RClX3M8wQYPLCxPTMFFNdKOam1V6rk%2FBO7Izo9atYgx1cLdGSk&wx_header=1最後訪問:2020-05-13。\n59、維琪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94%B1%E6%BD%9C%E6%B0%B4最後訪問:2020-05-11。\n60、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合浦珍珠 最後訪問:2020-05-11。\n61、Enzo Zhao,自由潛水發展史,2017年3月10日,檢自:https://wenku.baidu.com/view/c8ae7c0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5.html。\n62、DAN簡介。網址http://www.diversalertnetwork.org/\n63、PADI簡介。網址http://www.padi.com\n64、AIDA簡介。網址http://www.aidainternational.org/\n西文部分\n期刊會議\n65、Richard D. Vann、John J. Freiberger、James L. Caruso、Petar J. Denoble、Neal W. Pollock、Donna M. Uguccioni、Joel A Dovenbarger,2005,Report on Decompression Illness,Diving Fatalities and Project Dive Exploration,DAN。\n66、PETER BUZZACOTT, MPH, PHD PETAR J. DENOBLE, MD, DSC,2018,DAN ANNUAL DIVING REPORT 2018 ,DAN。\n67、Ammie I. Roseman-Orr, Recreational Activity Liability in Hawai’I: Are Waivers Worth the Paper on Which They Are Written?, 21 University of Hawai`i Law Review 715(1999)。\n68、Teri Brummet,Looking Beyond the Name of the Game: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Recreational Sports Injury Cases,34U.C.Davis Law Review1029(2001)。\n69、Dale L. Moore, Please Watch Your Language!: The Chronic Problem of Assumption of Risk,61 Catholic University Law Review 175(2011)。\n70、Edward J. Kionka, Implied Assumption of Risk: Does It Survive Comparative Fault? ,7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Law Journal371(1982)。\n71、Kenneth Wing, Michael Jacobs&Patricia Kuszler, The Law and American Health Care 772-773(1998).\n72、Amanda M.Winfree,Note,Increasing the Inherent Risks of Baseball, 11 Vill.Sports&Ent.L.J.77 ,101-06(2004)\n\n判決書\n73、Murphy v. Steeplechase Amusement Co., 250 N.Y. 479, 166 N.E. 173, 1929 N.Y. LEXIS 904 (N.Y. 1929)\n74、Knight v. Jewett, 3 Cal. 4th 296 (1992), at 304.\n75、754 So.2d 467(Miss.1999).\n76、Bushnell v. Japanese-American Religious&Cultural Center, Concord Judo Club, 50 Cal.Rptr.2d 671,673-74(Cal.Ct.App.1996)\n77、Brown v.Stevens Pass,Inc.,984 P.2d 448,450(Wash.Ct.App.1999)\n78、Morgan v.State,685 N.E.2d202,208(N.Y.1997); G0105652027;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126;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31126/1/2027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