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10 نتائج من 10 نتيجة بحث عن '"one-on-one interview"',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43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2. 2
    Academic Journal
  3. 3
    Dissertation/ Thesis
  4. 4
  5. 5
    Academic Journal
  6. 6

    المؤلفون: Clouet, Ghuilaine

    المساهمون: Laboratoire Paragraphe (PARAGRAPHE), Université Paris 8 Vincennes-Saint-Denis (UP8)-Université de Cergy Pontoise (UCP), Université Paris-Seine-Université Paris-Seine, Université Paris VIII Vincennes-Saint Denis, Pierre Rabardel, Dufour, Catherine

    المصدر: Interface homme-machine [cs.HC]. Université Paris VIII Vincennes-Saint Denis, 2005. Français

    وصف الملف: application/pdf

  7. 7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羅懷慈, Lydia Lo

    Thesis Advisors: 江中信, Johnson Jiang

    وصف الملف: 120

    Rel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TOTO(民89年11月13日)。用ChinaIRC聊天,[網頁] 。中華網。http://tech.china.com/zh_tw/netschool/net/experience/684/20001113/23825.html[民90年10月23日] 王淑俐(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三民。 王雅各(民90)。綜論質性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7期,頁15-36。 王燦槐、羅惠筠(民87)。我國大學生BBS族的人際關係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期,頁23-28。 巴比(Babbie, E.)著(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八版)(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台北市:時英。(原作1998出版)。 史特勞布赫(Straubhaar, J.),萊羅斯(Larose, R.)著(民85)。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涂瑞華譯)。台北市:亞太圖書。(原作1996出版)。 安羅森(Aronsom, E.),威爾森(Wilson, T.D.),阿柯特(Akert, R.M.)著(民84)。社會心理學(李茂興,余伯泉譯)。台北市:揚智文化。(原作1994出版)。 江中信(民86) 。人際傳播學。台北市:風雲論壇。 江中信(民84) 。人際傳播之定義、功能及理論基礎。海軍軍官學校學報,5期,頁103-114。 江明修(民81) 。社會科學多重典範的3 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的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期,頁315-344。 江姿慧(民88)。使用者參與虛擬社群之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朱美慧(民89)。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質、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杜加克斯(Deaux, K.),戴恩(Dane, F.C.),雷茲曼(Wrightsman, R.M.)著(民86)。九0年代社會心理學(六版)(楊語芸譯)。台北市:五南。(原作1993出版) 吳國豪(民88)。網際網路虛擬社群象徵互動之探索-以irc.hinet.net為例。未出版碩士報告,私立淡江大學,台北市。 谷玲玲、張惠蓉(民90年4月)。鄭植榮(主持人),網路社群的人際關係與社會控制。網路新聞媒體使用社群(一)。網路新聞媒體的發展與願展,國立台灣新聞研究所。 何明國(民91年12月26日)。 璩:郭惡劣狡辯,請從重量刑。聯合報,3版。 余昭(民84)。人格心理學(修訂八版)。台北市:三民。 李雅萍(民91年5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達790萬人—DSL本季用戶數破百萬,穩居我國寬頻上網主流技術的寶座【網頁】。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Focus on Internet News & Data, FIND)。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41【民91年6月17日】。 李文森(Levinson, P.)著(民89)。數位麥克魯漢(宋偉航譯)。台北市:貓頭鷹。(原作1999出版)。 林雪麗(民91年5月15日)。六成大專生學生沒有網不行。民生報,23版。 林玲妃(民85)。相逄何必曾相識-網際網路上的人際互動關係。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周榮(民86年6月19日)。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網頁〕。中華傳播學會。http://140.119.188.25/db/result.asp[民91年3月29日]。 阿蓋爾(Argyle, M.)著(民84)。人際行為心理學(四版)(王秀文,陸洛譯)。台北市:巨流。(原作1983出版) 柯司特(Castells, M.)著(民89)。網路社會之崛起 (夏鑄九,王志弘校譯)。台北市:唐山。(原作2000出版)。 迪維多(DeVito, J. A.)著(民87)。人際傳播(沈慧聲譯)。台北市:揚智文化。(原作1989出版)。 許晉龍(民85)。虛擬社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許華茲(Schwartz, E.I.)著(民88)。Webonomics: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呂錦珍、洪毓瑛譯)。台北市:天下文化。(原作1996出版)。 拜亞(Beyer, L.)著(民90)。全球頭號通緝犯。時代雜誌,70期,頁60-69。 拜亞(Beyer, L.)著(民90)。仇恨的根源。時代雜誌,71期,頁38-47。 威默(Wimmer, R.D.),多明妮克(Dominick, J.R.)著(民84)。大眾媒體研究(李天任,藍莘譯)。台北市:亞太圖書。(原作1991出版)。 高玉芳(民89)。尋找閱聽人—網際網路閱聽人調查方法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廣播與電視(政大),15期,頁139-184。 特克(Turkle, S.)著(民89)。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份認同(譚天、吳佳真譯)。台北市:遠流。(原作1998出版)。 翁秀琪(民85)。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修訂二版)。台北市:三民。 翁景民、許書銘、楊君琦(民91)。台灣地區電影映影市場集中度分析【網頁】。新聞學研究,70期。http://www.jour.nccu.edu.tw/mcr/0059/02.asp【民91年6月17日】。 紐曼(Neuman, L.W.)著(民89年)。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台北市:揚智文化。(原作1997出版)。 郭欣怡(民87)。虛網路世界的我與我們:網路使用者之心理特性與網路人際關係特性初探。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郭良文、林素甘(民90)。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之比較分析。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7期,頁1-14。 梁朝雲(民90)。在學青少年使用網路行為分析及輔導策略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一二七)。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厚銘(民85)。資訊社會的community問題。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第一屆論文研討會,中央研究院。 黃厚銘(民89) 。網際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8期,頁119-150。 黃葳葳(民82)。新傳播科技與人際傳播:一個跨文化的觀察。傳播文化,1期,頁185-201。 黃添進(民79)。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評估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黃學碩(民86)。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以交大BBS站為例。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瓊慧(民89)。從沈浸(flow)理論探討台灣大專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葉志誠(民90年10月)。網際網路與人際互動。牟宗燦(主持人),傳播對社會文化的影響。變遷中的傳播與文化兩岸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附設世新會館。 陳皎眉(民86) 。人際關係。台北縣:空大。 張宏文、邱文芳(民85)。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市:商鼎文化。 張維安(民90)。文字模式線上訪談的特質及其限制。資訊社會研究,1期,頁279-298。 畢默(Beemer, C.B.),蕭克(Shook, R.L.)著(民86)。掠奪式行銷(劉會梁譯)。台北市:商業周刊。(原作1997出版)。 程予誠(民88)。新媒介科技論。台北市:五南。 游康婷(民91)。網路友誼的形成與維繫: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交友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詹森(Jensen, K.B.),詹考斯基(Jankowski, N.)著(民85)。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唐維敏譯)。台北市:五南。(原作1991出版)。 華萊斯 (Wallace, P.)著(民90)。網路心理講義(初版)(陳美靜譯)。台北市:天下。(原作2000出版)。 盧諭緯(民88)。當我們同在一起:BBS社交性討論區之言說分析。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蘇芬媛(民85)。網際虛擬社區的形成:MUD之初探性研究。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蘇蘅、吳淑俊(民86)。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及回覆者特質的研究。新聞學研究,54期,頁75-100。 戴怡君(民88)。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特質之探索。未出版碩士報告,私立南華管理學院,喜義縣。 蕃薯藤網路調查工作小組(日期不詳)。蕃薯藤網路調查,【網頁】。蕃薯藤數位科技、開拓文教基金會。http://survey.yam.com/index.html【民91年1月17日】。 蕭松瀛(日期不詳)。IRCFAQ中文版,[網頁] 。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http://www.tp.edu.tw/wwwfaq/document/ircfaq/[民90年10月23日] 蕭銘鈞(民87)。虛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蕭富峰(民80)。廣告行銷讀本。台北市:遠流。 韓佩凌(民90)。虛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沈迷現象之影響。未出版碩士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二、西文部份 Addison, D.,& Green, L.(17th May 2001). The UK Internet Market Matures, but there are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for Profit.[webpage]Jupiter MMXI uk. http://uk.jupitermmxi.com/xp/uk/press/releases/pr_051701.xml[民90年6月17日] Anderson, N.H.,& Alexander, G.R.(1971). Choice test of the averaging hypothesis fo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2, 313-324. Bartholomew, K. (1990). Avoidance of intimacy: An attatch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vol7(2), 147-178. Cronback, L.J. (1955). Processes affecting scores on understand of oth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 177-193. Dindia, K.,& Daniel J.C.(1993). Definiti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 163-174. Davis, M.S.(1973). Intimate rel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DeVito, J.A. (1989).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5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Fisher , A.A.,& Adams, K.L. (1994).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New York: McGraw-Hill. Giddens, A.(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ghe late modern ag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ouran, C.S., Miller, L.D.,& Wiethoff, W.E.(1992). Mastering communication. (pp.142-156). Boston: Allyn & Bacon. Kelly, H.H.(1979).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elly, G.A.(1963). A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York: W.W. Norton. Lasswell, H.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In L. Bryson(ed.),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pp. 32-51). New York: Harper. Lofland, L.H.(1973). A world of strangers: Order and action in urban public space.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Mckay, J.J.,& Gaw, B.A.(1975).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Dialogue with the self and with others. Colun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McQuail, D.(1997).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4th ed.). Oxford: Alden Press. Moghaddam, F.M.,& Taylor, D.M.,& Wright, S.C.(1993). Social shycology in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New York: W.H. Freman & Co. Pillington, C.J.,& Richardson, D.R.(1988). Perceptions of risk in intimacy. 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vol5(4), 503-508. Reardon, K.K.,& Rogers, E.M.(1988). Interpersonal versus mass media communication: a Rheingold, H.(1993).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Cambridge, Hass: MIT Press. Siavelis, R.,& Lamke, L.K.(1992). Instrumenta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Predictors of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ex Roles, vol26(3-4), 149-159. Stanley, S.(1964). 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ve and phys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emotional state.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Tolhuizen, J.H.(1989).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 intensifying dating relationships: Identification, use and structure. 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vol6(4), 413-434. Willams, A.(1985). Making decisions. New York: Zebra. Wheeles, L.R.,& Grotz, J. (1977). The measurement of trust ad its relationship to self-disclosure.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 250-257. Wrightsman, L.S. (1964). Measurement of philosophies of human nature. Psychological Reports, 14, 743-751. Wrightsman, L.S. (1977). Social psychology. Monterey, Calif: Brooks/cole. Zunin, L.M.,& Zunin, N.B.(1972). Contact: The first four minutes. Los Angeles: Nash.

  8. 8
    Dissertation/ Thesis
  9. 9
    Review

    المصدر: School Library Journal. Jan2006, Vol. 52 Issue 1, p173-173. 1/6p.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INTERVIEWING, *NONFICTION

  10. 10
    Electronic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