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2 نتائج من 2 نتيجة بحث عن '"Tsai, Kuo-Hsi"',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34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蔡國喜, Tsai, Kuo-Hsi

    المساهمون: 魏玫娟

    وصف الملف: 4684333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專書\n一、王兆鵬(2001)。路檢、盤查與人權。臺北:翰盧。\n二、王兆鵬(2010〉。刑事訴訟法講義。臺北:元照。\n三、王澤鑑(2012)。人格權法-法釋義學、比較法、案例研究。臺北:三民。\n四、朱曾汶(譯)(2019)。自由主義(Leonard Trelawney Hobhouse原著)。臺北市:五南。\n五、吳庚(2017)。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十五版)。臺北:三民。\n六、李世德、劉佐國(2012)。個人資料保護法釋義與實務。高雄:碁峰。\n七、李惠宗(2004)。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臺北:元照。\n八、李震山、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2018)。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臺北市:五南。\n九、李震山(2002)。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新北:正典。\n十、李震山(2007)。警察行政法論。臺北:元照。\n十一、李震山(202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n十二、周楓(2019)。自由主義的道德處境(初版)。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十三、孟凡禮(譯)(2018)。論自由(John Stuart Mill原著)。臺北市:五南。\n十四、宦盛奎(譯)(2014)。隱私權(Louis D. Brandeis原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十五、張默雪(譯)(2011)。局外人:越軌的社會學研究(Howard Becker)。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n十六、許文義(2001)。個人資料保護法論。臺北:三民。\n十七、許育典(2009)。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臺北:元照。\n十八、許家豪(譯)(2013)。自由主義與人權:英國觀念論的觀點(David Boucher,Andrew Vincent原著)。新北市:巨流。\n十九、陳新民(2011)。憲法學釋論。臺北:三民。\n二十、鈕文英(2021)。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臺北:雙葉。\n二十一、潘中道、胡龍騰(譯)(201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anjit Kumar)。臺北:學富文化。\n二十二、蔡德輝、楊士隆(2017)。犯罪學(第七版)。臺北:五南。\n二十三、蔡震榮(2004)。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元照。\n二十四、蘇文賢等(譯)(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Lawrence Neuman)。臺北:學富文化。\n\n期刊論文\n一、王兆鵬(1999)。論附帶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頁123-124。\n二、王鵬程(2016)。孤狼式恐怖主義發展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防雜誌。第31卷第4期。頁19-40。\n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293號解釋(1992),司法院公報。第34卷5期。頁1-6。\n四、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00號解釋(2009),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8期。頁297-310。\n五、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35號解釋(2001),司法院公報。第44卷1期。頁21-27。\n六、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85號解釋(2004),司法院公報。第47卷1期。頁1-44。\n七、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2005),司法院公報。第47卷12期。頁1-76。\n八、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31號解釋理由書(2007),司法院公報。第49卷10期。頁30-64。\n九、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2)。讓人民與褓姆雙贏-為什麼我們需要一部警察職權行使法?。司法改革雜誌。第38期,頁21-22。\n十、何振盛(2005)。個人自由與國家自由-自由主義與民權主義之比較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5期。頁279-280。\n十一、吳巡龍(2008)。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頁1-16。\n十二、吳志光(2004)。再社會化與標籤理論-從社會集體防禦心態與「迴力鏢」現象談起。司法改革雜誌。第54期,頁30-31。\n十三、李惠宗(2006)。「資訊隱私權與刑事訴訟」議題討論。臺灣本土法學。第86期,頁1-100。\n十四、林明鏘(2004)。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臺灣本土法學。第56期。頁1-97。\n十五、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版第2卷。頁122-136。\n十六、林泰和(2016)。2016年布魯塞爾恐攻對歐盟之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32期。頁36-44。\n十七、林泰和(2016)。近期歐洲恐怖主義發展之研析。問題與研究。第55期第4卷,頁113-127。\n十八、林植堅(2016)。霍布士與洛克關於社會契約的論證模式。真理財經法學。第17期。頁95-122。\n十九、林裕順(2017)。臨檢盤查 警民邂逅。臺灣法學雜誌。第327期。頁14-18。\n二十、林鈺雄(2004)。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臺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頁101-143。\n二十一、張明貴(1997)。自由主義評介。哲學與文化。第24卷第11期。頁1027-1040。\n二十二、張陳弘(2016)。已公開個人資料的隱私保護可能-司法陽光網引發的隱私保護爭議。法令月刊。第67卷第9期。頁143-164。\n二十三、張陳弘(2018)。隱私之合理期待標準於我國司法實務的操作-我的期待?你的合理?誰的隱私?。法令月刊。第69卷第2期。頁82-109。\n二十四、許炳華(2015)。被遺忘的權利:比較法之觀察。東吳法律學報。第27卷第1期。頁125-163。\n二十五、陳俊榕(2016)。論刑法上之醫師保密義務。臺灣海洋法學報。第24期。頁52-67。\n二十六、雷敦龢(2011)。評論文章。台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1期。頁135-142。\n二十七、廖福特(2006)。個人影像隱私與新聞自由之權衡-Von Hannover及Peck判決分析與臺灣借鏡。政大法學評論。第91期。頁146-195。\n二十八、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訴字第36號判決,司法院,2014年5月14日。\n二十九、齊力(2015)。自由與自律的扞格:從歐美基督教式微說起。國教新知。第62卷第1期。頁3-11。\n三十、劉佳昊(2016)。倫理國家的開展:格林對古典自由主義的哲學改造及其民主實踐意涵。政治學報。第62期。頁79-101。\n三十一、顏伯儒(2004)。柏林的自由哲學。史學研究。第18期。頁255-303。\n\n博碩士學位論文\n一、甘大空(2003)。公眾人物隱私權與新聞自由。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二、江明軒(2012)。人格權之保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n三、吳美文(2000)。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保障。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四、林嬃旻(2014)。史諾登事件對美國人權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五、邱珮菁(2015)。警察盤查權限之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六、柳信泰(2010)。由利益衡量角度論偵查制度下的隱私權保障。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七、莊思神(2018)。國際與臺灣反恐對策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n八、陳進忠(2014)。隱私權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九、黃嘉郁(2017)。2011-2017年歐盟因應孤狼恐怖主義威脅之政策分析與成效評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n十、董明惠(2012)。論憲法價值秩序衡平人格權與新聞自由之衝突。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n十一、蔡志杰(2015)。論警察之「犯罪之預防地抑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n十二、蔡維陽(2015)。911事件後美國反恐政策對臺灣的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n十三、簡陳由(2015)。論附帶搜索與隱私權保障之衝突。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n\n網路資料\n一、吳柏緯、鄭景議(2019)〈穿拖鞋遭攔查 李永得:北市變警察國家?〉。檢索日期2019年2月28日,《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87329) 。\n二、張文川(2021)〈「新店戰神」被控違法盤查搜索 法院判員警無罪〉,檢索日期2021年4月18日,《自由時報電子報》 (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796312)。\n三、ETtoday新聞雲社會中心(2019)〈員警隨機攔查酒駕 法院竟判「違法攔停」撤罰〉。檢索日期2019年3月4日,《ETtoday新聞雲》(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921/567499.htm)。\n四、許國楨(2019)〈警員開罰單 竟查個資加LINE把妹〉檢索日期2019年3月2日,《自由時報電子報》 (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95039)。; G0105921043;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081;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37081/1/104301.pdf

  2. 2
    Dissertation/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