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Dissertation/ Thesis
-
2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TING, Yu-Jen, HUANG, Hsini, LIN, Tze-Luen, CHANG, Wen-Hsi
المصدر: East Asian Policy; Apr/Jun2023, Vol. 15 Issue 2, p44-62, 19p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INTERNET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CIVIL service, GOVERNMENT agenci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REAUCRACY
مصطلحات جغرافية: TAIWAN
-
3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丁玉珍, Ting, Yu-Jen
المساهمون: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 林子倫, 丁玉珍, Ting, Yu-Jen
المصدر: ftntaiwanuniv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社會企業, 政府角色, 非營利組織, 治?, 政策工具, 促進就業, social enterpris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governance, policy tools, employment promotion, scipo, eco
Time: 53
Relation: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73732/1/ntu-104-P02322023-1.pdf;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73732
-
4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丁昱仁, Ting, Yu-Jen
المساهمون: 黃榮堅,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保育類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 瀕絕物種, 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 獵捕, 保育生物學, 環境(保育)倫理學, 人類中心主義, 生命中心主義, 生態中心主義, 入罪化, 環境法益, 生態法益, 利益衡量, 風險社會, 風險評估, 風險認知, 風險溝通, 危險故意, 法事實, 保育教育, Protected Wildlife, 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 Endangered Species, Biodiversity, Ecosystem, Hunt, Conservation Biology, Environment Ethics (Conservation Philosophy)
وصف الملف: 1085455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 書籍: 王瑞香譯,Holmes Rolston, Ⅲ著,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國立編譯館,1996.12初版。 王瑞香譯,Odum, E.P.著,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國立編譯館出版,2000.10初版。 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四):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一版。 白安頤(Patel, A. D.)、林曜松著,吳海音譯,臺灣野生動物保育史,林業特刊第二十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行,1989.6。 立法院秘書處編,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上)(下),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八十八輯,1996初版。 立法院秘書處編,野生動物保育法案,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二十一輯,1989初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編印,德國聯邦自然保護法,1993.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法令彙編,1997.6。 吳美真譯,Aldo Leopold著,沙郡年記,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1998.3第一版。 李以彬譯,Steven M. Wise著,憤怒的獸籠,高寶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0.12第一版。 李向慈、洪佼宜譯,Ehrlich, P. R.著,人類的演化: 基因、文化與人類的未來,貓頭鷹出版,2003初版。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台大法律系發行,1997.3初版。 林山田,刑法的革新,學林文化,2001初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林山田發行,2002.11八版。 林山田、林東茂、陳明燦,犯罪學,三民,2002增定三版。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2001二版。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初版。 林麗紅譯,美國瀕絕物種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97.6。 金恆鑣譯,Edward O. Wilson著,繽紛的生命—造訪基因庫的燦爛國度,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6第一版。 金恆鑣譯,Lovelock, J.E.著,蓋婭,大地之母,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10第二版。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柯耀程出版,2000初版。 段國仁、蘇睿智、張子祥譯,G. Tyler Miller, JR.著,環境科學,國立編譯館,2000.12初版。 徐久生譯,Liszt, F. V. 著,德國刑法教科書(第二十六版),法律出版社,2000.5第一版。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高金桂出版,2003.2初版。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生態研究室編印,野生動物保育論文專輯(一),1985.6。 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許玉秀出版,1997初版。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許玉秀出版,1999初版。 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學林文化,2003一版。 陳立人譯,Andrew P. Dobson著,生物多樣性,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2000.3初版。 陳志輝譯,澳洲維多利亞州原生動植物保護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99.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陳志龍發行,1990初版。 陳淑珍譯,Mitsch, W. J. and Jorgensen, S. E.著,生態工程與生態系統重建,六合出版社,2005.1一版。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陳慈陽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00.6初版。 陳維壽,臺灣賞蝶情報,青新出版有限公司,1997.5初版。 彭國棟總編輯,大家一起來保育野生動物:生態保育推廣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0.11七版。 黃常仁,刑法總論,黃常仁出版,1994初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5初版。 黃錦堂,臺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4初版。 楊玉齡譯,Wilson, E. O.著,生物圈的未來,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2第一版。 楊冠政,環境教育,明文,1997初版。 雷文玫、黃舒芃,社會權入憲的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5.11。 雷文玫、黃舒芃,社會權入憲的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5.11。 趙榮台,生命聚寶盆,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5初版。 趙榮台譯,Soule, M. E.著,保育生物學—探討稀有性和多樣性得科學,國立編譯館,1997.7初版。 劉幸義主編,多元價值、寬容與法律—亞圖考夫曼教授紀念集,五南圖書,2004初版。 劉幸義等譯,Kaufmann著,法律哲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7初版。 鄭先祐譯,John Tuxill著,生活網線的遺失,脊椎動物的衰減和生物龐雜度的保育,綠科資訊有限公司—看守臺灣研究中心,1999.8初版。 鄭昆山著,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4二版。 錢永祥、孟祥森譯,Peter Singer著,動物解放,關懷生命協會,1996.7初版。 簡明龍著,孤芳自賞說保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1997.5初版。 顏聖紘、楊平世,保育類昆蟲(附CITES附錄物種)鑑識參考圖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初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一,蘇俊雄發行,1995.10初版。 顧忠華主編,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巨流,2001初版。 碩士論文: 李淑貞,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邱基峻,環境保護作為憲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7。 洪俐玲,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高志朋,刑法法益概念學說史初探:以德國學說為主,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7。 張清南,國際貿易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1。 許景堯,野生動物保育政策之保育效果研究—罰則、國際制裁與教育宣導之驗證,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弘宜,論市場機制於野生動物保育規範上之應用,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陳孟黎,從危險犯概念看我國環境刑法的現況與未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6。 陳俊偉,入罪化與除罪化—刑事立法政策之基本思維,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7。 陳淑櫻,環境刑法與刑法第一百九十條之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7。 劉雅玲,「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潘天蔚,因果關係及其證明—以環境犯罪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 鄭培滄,我國發展高科技政策之研究—Beck風險社會理論的觀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謝芙美,保育類野生動物管理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6。 研討會論文集: 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1999.3。 2000年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大會論文集,楊平世、蔡惠卿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2000.12。 2002年生物多樣性研習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2.10。 今日社會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師範大學,1993.12。 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書評論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2000.2。 生物多樣性保育訓練論文集,林曜松編,內政部營建屬編印,1999.6。 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1998.12。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倫理教育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4.6。 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國科會,1983。 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出版,1992.11。 期刊論文: 王從恕,生命中心倫理學說概要,科學教育月刊第240期,2001.6。 王從恕,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學教育月刊第241期,2001.7。 王從恕,歐美兩地環境倫理發展過程之比較,科學教育月刊第242期,2001.9。 李佳玟,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3。 李茂生,動物權的概念與我國動物保護法的文化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2003.3。 周桂田,在地化風險之實踐與理論缺口—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2002.3。 周桂田,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2005.6。 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臺灣社會學刊第21期,1998.10。 周桂田,獨大的科學理性與埋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2004.12。 高金桂,刑事政策上關於犯罪化與除罪化問題,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 陳仲嶙,動物保護的法律史觀察,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1.7。 彭國棟,IUCN 最新物種保育等級及其應用,自然保育季刊第13期,1998.3。 曾華璧,1970年代台灣資源保育主義之發展:以政府角色為主之研究,思與言第36卷第3期,1998.9。 黃榮堅,論危險故意,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3。 楊冠政,保育教育的目標及內涵,環境教育季刊第34期,1997.5。 楊冠政,尊重自然:泰勒的環境倫理學說及其應用,環境教育季刊第25期,1995。 楊冠政,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一)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環境教育季刊第28期,1996。 楊冠政,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二)人類中心主義,環境教育季刊第二十八期,1996。 廖啟正、周昌宏,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之影響,科學發展月刊第29卷第2期,2001.2。 鄭錫奇,食果蝠在熱帶森林扮演的角色—基石物種與種子傳播者,自然保育季刊第26期,1999.6。 蕭新煌,環境教育之評估:臺灣經驗,思與言第26卷第5期,1989。 賴俊祥,生物圈二號,發現月刊第45期,2000.5。 英文 書籍: Adams, W.M., Nature's place: conservation sites and countryside change, London : Allen & Unwin, 1986. Baydack, R.K., Campa III, H., and Haufler, J.B.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9. Bolen, E. G., and Robinson W. L., Wildlif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New Jersey, 2003. Czech, B. and Krausman, P.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 history, conservation biology, and public poli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Favre, D.S., Wildlife: cases, laws, and policy, Tarrytown, N.Y.: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1983. Fitter, R., Wildlife for man : how and why we should conserve our species, London: Collins, 1986. Gaston, K. J. and Spicer, J. I., Biodiversit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Malden, MA, USA: Blackwell Science, 1998. Klemm C.D., in collaboration with Clare Sh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Law: legal mechanisms for conserving species and ecosystems, Switzerland : 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1993. Kumar, H. D.,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Enfield, N.H.: Science, 1999. Leopold, A., A Sand County Almanac—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Loreau, M., Naeem, S. and Inchausti, P. (Ed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synthesis and perspective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Melchias, G.,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Enfield (NH), US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1. Miller, G.T.,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inciple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 13th ed.,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2004. Mitch, W. J. and Jorgensen, S. 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4. Odum, E. P. and Barret, G. W.,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USA: Thomson Brooks, 2005. Perlman, D. L. and Adelson. G., Biodiversity: exploring values and priorities in conservation, Malden, Mass.: Blackwell Science, 1997. Primack, R.B., A Primer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2004. Pullin, A.S., Conservation Biolog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Samways, M.J., Insect Diversity Conserv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Schulze, E. D. and Mooney, H. A. (Ed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4. Snape III, W.J., Biodiversity and the law,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6. Wilson, E. O., The diversity of life, New York: W.W. Norton, 1993. Yen, S.H. and Yang, P.H., Illustrated Identification Guide to Insects Protected by the CITES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Law of Taiwan, R.O.C., Taipei City: Council of Agriculture, 2001.; zh-TW;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501;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2501/1/ntu-95-R91a2105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