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12 نتائج من 12 نتيجة بحث عن '"Tai, Hsiu-Hsiung"',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38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Academic Journal
  2. 2
    Academic Journal
  3. 3
    Academic Journal
  4. 4
  5. 5
    Conference
  6. 6
    Conference

    المؤلفون: 戴秀雄, Tai, Hsiu-Hsiung

    المساهمون: 地政系

    وصف الملف: 219 bytes; text/html

    Relation: 建國百年全國土地論壇,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5365;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35365/1/index.html

  7. 7
    Academic Journal
  8. 8
    Academic Journal
  9. 9
    Academic Journal
  10. 10
    Academic Journal
  11. 11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遊思夷, Yu, Szu-I

    المساهمون: 戴秀雄, Tai, Hsiu-Hsiung

    وصف الملف: 1742947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1. 安納亞(S. James Anaya)(2020)。國際法中原住民族〔蔡志偉(Awi Mona)譯,第2版〕。原住民族委員會。(原著出版年:1996) 2. 李震山(2005)。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 3. 李建良(2011)。人權思維的承與變-憲法理論與實踐(四)。新學林。 4. 法治斌、董保城(2022)。憲法新論(第8版),元照出版。(原著出版年:2003) 5.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前衛出版。 6.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2022)。憲法:權力分立(第4版)。新學林。(原著出版年:2003) 7.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人權。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出版。 8. 施正鋒(2018)。原住民族的權利與轉型正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9. 席孟尼茲 (Symonides, J)(2009)。人權的概念與標準〔楊雅婷譯、國立編譯館主譯〕。韋伯文化國際。 10.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2008)。現代憲法論(第4版)。元照出版。(原著出版年:1999) 11. 陳美惠、廖瑞雲、蘇靜明(2021)。社區林業技術手冊:總論 里山家園 深耕.生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12. 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2017)。復返 :21世紀成為原住民〔林徐達、 梁永安譯〕。桂冠。 13. 廖福特(2013)。聯合國與人權保障-監督機制、條約內涵、台灣實踐。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 14. 蔡志偉(Awi Mona)(編)(2023)。原住民族權利手冊。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家人權委員會。 (二) 專書論文 1. Awi Mona(蔡志偉)(2014)。原住民族文化權。載於廖福特(執行主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345-368頁)。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 2. 徐揮彥(2014)。文化權。載於廖福特(執行主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471-508頁)。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 3.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07)。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保障。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41-168。https://doi.org/10.29763/TISR.200712.0007 4. 黃居正(2009)。憲法解釋與原住民權利。載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下冊)(頁429-465)。臺北市:中研院法研所籌備處出版。 5. 黃舒芃(2016)。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在憲法解釋中扮演的角色。載於黃舒芃(著),框架秩序下的國家權力(二):公法學術論文集(49-178頁)。新學林。 6. 葉世文(2001)。「把人找回來」-國家公園的新起點。載於李秋芳(主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229-233頁)。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7. 廖福特(2014)。兩公約之歷史發展及台灣參與。載於廖福特(執行主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22頁)。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 8. 盧道杰(2001)。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載於李秋芳(主編),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01-120頁)。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9. 謝世忠(1990)。「第四世界」的建構:原住民世界的契機與危機。載於謝世忠、孫寶鋼(主編),人類學研究:慶祝芮逸夫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177-215頁)。南天書局。 (三) 期刊論文 1. Awi Mona(蔡志偉)(2008)。聯合國中的原住民族國際人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2),81-108。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62622-200806-4-2-81-108-a 2. 王毓正(2021)。臺灣原住民族漁獵權於憲法上之立論基礎與保護意涵兼論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相關規定之合憲性。臺灣原住民族法學,8,10-32。 3. 李建良(1997)。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1),39-83。 4. 李孟玢(1998)。論世界人權宣言之基本性質與法律效力。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333-361。https://doi.org/10.30094/NCCULJ.199807.0012 5. 李明峻、許介鱗(2000)。國際法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治科學論叢,12,161-188。 6. 林淑雅(2000)。多元民族國家的原住民族基本權。律師雜誌,247,11-22。 7. 林淑雅(2011)。差異而不平等──原住民族產權特殊性的理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3),103-121。 https://www.lawdata.com.tw/anglekmc/ttswebx?@0:0:1:lawkm!ID%3DA04050103_103@@ 8. 林明昕(2004)。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或「基本國策」?。憲政時代,29(3),335-358。 9. 林益仁(2004)。「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國立科學博物館季刊,18(2),25-38。 10. 施正鋒(2021)。原住民族的集體權。原視界,31(資深代),28-31。 11. 張國聖(2003)。現代人權的發展源流與意涵。通識研究集刊,4,1-17。https://doi.org/10.6488/JCGE.200312.0001 12. 張文貞(2010)。人權保障的司法審查-台灣實施兩大人權公約之後。TAHR報,10,12-22。 13. 陳秀容(1997)。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101-132。 14. 蔡志偉(Awi Mona)(2011)。原住民族財產權之發展─以美洲人權法院Awas Tingni案為初始的思考。臺灣民主季刊,8(4),45-81。https://doi.org/10.6448/TDQ.201112.0051 15. 蔡志偉(2022)。從釋字第803號解釋看國家與原住民族間的權利認知斷裂。臺灣民主季刊,19(3),1-46。國家與原住民族間的權利認知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7269350-N202304120003-00002 16. 盧道杰、陳律伶、台邦‧撒沙勒、闕河嘉、裴家騏、蔡博文、王進發(2010)。自然保護區發展共管機制的挑戰與機會。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2),91-130。https://doi.org/10.29910/TJIS.201006.0005 17. 盧道杰、闕河嘉、高千雯、裴家騏、顏家芝、劉子銘、台邦‧撒沙勒、蔡博文、趙芝良(2011)。台灣保護區共管的情勢分析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2),1-37。https://doi.org/10.29910/TJIS.201107.0001 18. 戴秀雄(2022)。傳統領域劃設之法解釋與實務問題:原基法第21條第1項規範旨意及法體系架構角度的探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5(1),137-176。https://doi.org/10.29910/TJIS.202206_15(1).0004 (四) 碩士論文 1. 陳亭伊(2009)。原住民族土地資源共同管理機制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s://thesis.lib.nccu.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stdcdr&s=id=%22G0095257007%22.&searchmode=basic&TSPD_101_R0=08da84e244ab200071984b4c98b3a4e2d55d96accbcfaeb519293a5a4e5d38bdb3fda07f0b7f26f20884b9faa81430003a5731528f341a0095aea60a4885b1173336102171adc8a70b1d169a1db227a075be4e1cdf8a59f177e374df16927a01 (五) 會議論文 1. 張文貞(2015,12月5日),國際人權公約與憲法解釋:匯流的模式、功能及台灣實踐,載於陳新民(主持人),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對解釋憲法之功能及將其引入憲法解釋之方法〔研討會〕。司法院大法官一O四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臺北市,臺灣。 2. 黃昭元(2015,12月5日),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憲法解釋,載於湯德宗(主持人),公民與政治權利之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與憲法解釋〔研討會〕。司法院大法官一O四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臺北市,臺灣。 (六) 政府委託研究計畫 1. 王穎(2004)。丹大地區野生動物狩獵規範草案研擬及試辦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研究。 2. 張惠東(2020)。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法制之建立期末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研究。 3.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2017)。國家公園內原住民族共同管理機制成果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專業服務案。 (七) 其他 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2010),國際勞動公約。 2. 法務部(編)(2018)。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修訂2版)。法務部。(原著出版年:2012) (八) 網路資源 1. 憲法法庭,https://cons.judicial.gov.tw/ 2.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原住民共管政策, https://www.forest.gov.tw/co-management,瀏覽日期:2024.07.18。 3.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4.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865E99765D714714/0C3331F0EBD318C2600DB1785159A3BE-info.html,瀏覽日期:2024.07.18。 5. 林務局(2019.08.13)。三方簽署合作意向書,鄒族狩獵自主管理新里程碑!。取自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4387。瀏覽日期:2024.07.18。 6.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https://covenantswatch.org.tw/ 7. 國家人權委員會,https://nhrc.cy.gov.tw/Default.aspx 8. 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immigration.gov.tw/ 9.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 10. Kenzo(2015.11.26),「聯合國評台灣5原住民語「極度危險」政院立法盼保存瀕危語言」,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1578,瀏覽日期:2024.07.18 11. 行政院(2018.11.02),「落實《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推動原住民族語言復振」, 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837f18e3-5016-42fd-a276-8b469253744f,瀏覽日期:2024.07.18。 12. 人權大步走,https://www.humanrights.moj.gov.tw/ 13. 李育琴(2006.06.26),環境資訊中心,「社區發展新契機 封溪護魚創造經濟保育雙贏」,https://e-info.org.tw/node/9803,瀏覽日期:2024.07.18。 14. No(林遠沖)(2024.05.22),原視新聞網,「遊客太多干擾生態 武界發起封溪護魚行動」,https://news.ipcf.org.tw/125885,瀏覽日期:2024.07.18。 15. 游景雲(2023.02.21),經新聞,「台灣水資源現況面臨挑戰」,https://www.economic-news.tw/comment_content.php?id=397,瀏覽日期:2024.07.18。 16.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17. 中華民國內政部(2021.04.30),「擘劃地方未來發展 各縣市國土計畫今公告實施」,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215271,瀏覽日期:2024.07.18。 18. 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91年4月16日院臺疆字第0910017300號函同意核定「原住民地區」包括55個鄉(鎮、市), 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C6DFB32460630CF4/0C3331F0EBD318C213147655B37A59D5-info.html,瀏覽日期:2024.07.18。 19.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EF01DA518F292687/0C3331F0EBD318C2C8640A663137FBF2-info.html,瀏覽日期:2024.07.18。 20.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couhunters.com.tw/index.html 21.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經字第10600235541號;農林務字第1061700971號令:核釋野生動物保育法第二十一條之一第一項, https://law.cip.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241#lawmenu,瀏覽日期:2024.07.18。 二、 外文文獻 (一) 專書 1. Borrini, G., &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1996).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 tailoring the approach to the context. 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2. Kymlicka, Will. (2001). 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 / Will Kymlick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 期刊論文 1. Berkes, F., George, P., & Preston, R. J. (1991). Co-management: The Evolu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Joint Administration of Living Resources. Alternatives, 18(2), 12–18. http://www.jstor.org/stable/45031306 2. Carlsson, L., & Berkes, F. (2005). Co-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75(1), 65–76.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04.11.008 3. Natcher, D. C., Davis, S., & Hickey, C. G. (2005). Co-Management: Managing Relationships, Not Resources. Human Organization, 64(3), 240–250. http://www.jstor.org/stable/44127318 (三) 會議論文 1. Soeftestad, Lars T. 1999.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BNRM), Washington D.C., 10-14 May 1998. Workshop Report.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 World Conservation, C.,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 & Natural, R. (1997). Re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 Montreal, Canada, 13-23 October 1996. IUCN. (四) 網路資源 1.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https://www.ilo.org/ 2. United Nations,https://www.un.org/en; G0108267001;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473;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53473/1/700101.pdf

  12. 12
    Dissertation/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