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19 نتائج من 19 نتيجة بحث عن '"Huang, Yi-Chiao"',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53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2. 2
    Dissertation/ Thesis
  3. 3
    Academic Journal
  4. 4
    Academic Journal
  5. 5
  6. 6
  7. 7
    Conference
  8. 8
    Academic Journal

    المساهمون: Taiwa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SC 95-2314-B-303-014-MY3, NSC-95-2320-B-320-013-MY2, NSC-96-2320-B-320-005-MY3, NSC 100-2320-B-320-007-MY2, Tzu Chi University, TCRPP99006, TCIRP98005-01Y1, TCIRP98005-01Y2

    المصدر: Neuropharmacology ; volume 62, issue 4, page 1651-1658 ; ISSN 0028-3908

  9. 9
    Academic Journal

    المساهمون: Institut d'Électronique et des Technologies du numéRique (IETR), Université de Nantes (UN)-Université de Rennes (UR)-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 Rennes (INSA Rennes),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INSA)-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INSA)-CentraleSupélec-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Institut des Sciences Chimiques de Rennes (ISCR), Université de Rennes (UR)-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 Rennes (INSA Rennes),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INSA)-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Appliquées (INSA)-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Chimie de Rennes (ENSCR)-Institut de Chimie - CNRS Chimie (INC-CNRS)-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aiwan, ROC (Projects No. NSC98-2627-M010-004 & NSC 99-2923-E-010-001-MY3, I-RiCE Program, Project No. NSC-99-2911-I-010-101),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op University Project).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MENRT FEDER, Rennes Metropole, Departement Ille et Vilaine, Région Bretagne.

    المصدر: ISSN: 1094-4087 ; Optics Express ; https://hal.science/hal-00957403 ; Optics Express, 2011, 19 (9), pp.8847-8854. ⟨10.1364/OE.19.008847⟩.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CHIM]Chemical Sciences

    Relation: hal-00957403; https://hal.science/hal-00957403

  10. 10
    Academic Journal
  11. 11
    Dissertation/ Thesis
  12. 12
    Dissertation/ Thesis
  13. 13
    Dissertation/ Thesis
  14. 14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黃以喬, Huang ,Yi-Chiao

    المساهمون: 湯志民

    وصف الملف: 86302 bytes; 75825 bytes; 152595 bytes; 737012 bytes; 203019 bytes; 736671 bytes; 191823 bytes; 213779 bytes; 294068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68。; 元照編輯委員會(2003)。教育法規。臺北市:元照。; 王文科(199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川玉(1995)。教師的權利與義務,載於教師權力與責任(第34-46頁)。臺北市:師; 苑。; 王如哲(1999)。比較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2004)。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保進與王俊凱(2004)。從標竿化探討教師績效評估。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 現代教育論壇(十)(第206-215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為國(1995)。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家通(1995)。教師的地位與權利,載於教師權力與責任(第25-37頁)。臺北市:師苑。; 王國原(2002)。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依違態度形成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煥琛(1996)。教師權利與責任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552,6-11。; 王麗雲與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 王麗雲與潘慧玲(2002)。種子與土壤:校長與教師在學校革新中的角色與作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101-137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四一O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圖。臺北市:時報。; 巨克毅(2004)。基本人權的認識:自然權利的闡釋。2004年8月12日,取自網址http://www.nchu.edu.tw/~dl/document/social.htm9--; 朱岑樓(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侃如 譯(2003),Rollo May著。權力與無知。臺北市:立緒。; 朱敬一與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羊憶蓉(1994年)。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臺北市:桂冠。; 羊憶蓉、林全等著(1994)。臺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前衛。;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教育專業,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第1-3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師天地,113,45-72。;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八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吳怡萱(2002)。教育決策權力平衡之研究 以九年一貫課程決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99-114。; 吳清山(1997)。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2004年8月5日,取自:http://www.tmtc.edu.tw/~primary/publish-mag.htm 。; 吳清山(2000)。學校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6,3-13。; 吳清山(2003)。鬆綁與績效:從學校再造談學校經營發展動向。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九)(第61-71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曉青(2001)。學習型學校建構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妙仙(2002)。國小教師課程自主實踐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大方國小兩位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宗哲(2002)。國民小學權力結構重組與校務會議運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名揚(2005.6.30)。處罰…沒問題 體罰…記大過 合理的罰站、跑操場…算處罰 打罵…算體罰 教育部將訂出明確分際。聯合報,C7版。; 李英毅(1994)。教師教育自由之確立。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41-46頁)。臺北市:稻香。;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咏吟與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李恵淑(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沈姍姍(1999)。教育專業。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第251-267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沈姍姍(2000)。國際比較教育學。臺北:正中書局。; 周志宏(1999)。社會權(一)。載於許志雄主編,現代憲法論(第179-194頁)。臺北市:元照。;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周淑卿(1997)。論九年一貫統整的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第71-76頁)。臺北市:揚智。;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周愚文、黃政傑、林鎮坤、方永泉(2003)。師資培育與甄選:追求多元專業化的師資。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第163-192頁)。臺北市:心理。; 林月榮(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70。; 林佳範(2004)。學生權利義務之內涵與基本規範。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林俊諺(2004)。公立與公辦民營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性比較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海清(2001)。新世紀教育組織展望,刊載於黃德祥主編,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葉學志教授祝壽論文專輯。臺北市:五南。;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板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3)。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2004年8月5日,取自http://www.swcs.edu.hk/info/staff 。;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4)。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04年12月10日,引自網站:http://www.qef.org.hk/ate/tchinese/index.htm; 姜添輝(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 柯志恩(2003)。教師專業之反思--專業自尊之觀點。臺灣教育,623,54-57。; 柯嘉興(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科層化與教師專業化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小媚(2004)。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專業自主與校長權力之扞格。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范乃中(1996)。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0)。教育改革的新議題:學校自主管理。學校行政雙月刊,10,34-40。;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秦夢群(1998)。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2004年8月3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7/gb2.htm 。臺北市:作者。; 秦夢群(2004a)。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三版一刷)。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4b)。教育行政-實務部分(三版一刷)。臺北市:五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2004年10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kh.edu.tw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高雄市中小學校務評鑑。2004年10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kh.edu.tw 。; 高新建(2003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2005年2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trd.org.tw/Cpast 。; 高新建(2003b)。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教師與專業」項目析評。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八)(第297-308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辭典(Longm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89)。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梁美珠(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3)。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法。2005年2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tw。; 張嘉育(1997)。學校本位課程改革。臺北縣:冠學文化。; 張明輝(1997)。營造學習型學校。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529-539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明輝(2002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142-17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明輝(2002b)。學習型學校的挑戰與因應。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333-36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素貞(1997)。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108-112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1998a)。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545-549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1998b)。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載於張德銳主編,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第151-157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第28-40頁)。臺北市:作者。; 張曉玲(1999)。從基本權利觀點論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教學自主。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馨怡(2000)。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曹秀蘭(2003)。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的法建構--評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梁實秋(1988)。遠東實用英漢辭典。臺北市:遠東。-;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 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添明(2000)。學校本位經營的成與敗──國外經驗。2005年1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trd.org.tw/Cpast/D8-4.doc 。; 許藤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臺北市:五南。;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淑珍(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7,23-50。; 郭逸瑄(2003)。高級中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賦權增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奎憙(1980)。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師苑。; 陳順和(1992)。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權利與義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伯璋(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志和(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情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李綢與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3)。英國教育改革趨勢--新管理主義。教育研究月刊,118,113-159。; 陳俊生與林新發(2003)。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實施成效評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379-412。; 陳康宜(2004.12.2)。國中國小成績評量五等第取消戊等。90分以上改列優等-分數轉換標準下學年度全國統一。國語日報,1版。; 陳康宜(2005.2.26)。體罰學生 教師記大過一次 嚴禁打罵但可處罰 體罰與處罰如何界定 教育部擬邀親師釐清。國語日報,1版。; 陳敏(2001)。行政法總論(二版校定)。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添球(1989)。國民小學教 師教學自主性之言--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春蘭(2003)。新竹縣市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大千(2003)。學生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教育資料與研究,41,13-16。; 湯梅英(2001)。從權利的意涵談教育基本法對學習權的保障。教師天地,113,35-41。; 湯堯(200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湯瑞雪(2001)。國中教師角色之轉變-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權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誌龍與劉寶貴(2002)。高職教師對教學評鑑之意見分析。2005年1月16日,取自網址http://w3.sce.pccc.edu.tw/tvb/68-73 web/70th web/ apprecation_4htm。; 黃坤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和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第616-637頁)。臺北市:師苑。; 黃政傑(1996)。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 黃秋柑(2004)。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嘉莉(2003a)。英國的教師專業發展與管理主義。教育資料集刊,28,51-74。; 黃嘉莉(2003b)。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增榮(2003)。從教師專業權能來看教師專業,臺灣教育,623,2-12。;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虞志長(1997)。國民小學管理模式、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學校衝突感受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巧玲(2000a)。教育鬆綁與學校分權的教育改革策略分析。教育研究資訊,8(6),1-15。; 楊巧玲(2000b)。評析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的理論與實務。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會議手冊(第79-104頁),高雄市:作者。; 楊思偉、吳清山、吳明振與蔡清華(2003)。學制:向下延伸為主,向上延長為輔。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第15-31頁)。臺北市:心理。; 溫諭芳(2001)。基礎教育中國家、教師與父母間之角色釐清 : 以公立學校為核心兼論教師權義。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董保城(1996)。師生權利與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29-34。;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市:元照。; 廖運楨(2002)。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賦權增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甄曉蘭與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1),1-1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報告(2003年度下半年)。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與經營策略。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站http://www.tpedu.gov.tw。; 劉北成 譯(1992),蓋布瑞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權力的剖析。臺北市:時報文化。; 齊力與蘇峰山(2003)。市場國家與教育 教育社會學的分析。高雄市:復文。; 劉春榮(1996a)。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究,10,42-44。; 劉春榮(1996b)。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教師組織功能需求及其相關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5,65-122。; 劉春榮(1996c)。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承諾研究(NSC85-2413-H*133-003)。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春榮(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69。;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臺北市:商務。; 劉美淡(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71。; 劉軍寧(1992)。權力現象。臺北市:臺灣書店。; 劉興漢(1993)。我國臺灣地區大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臺北市:揚智。; 歐用生(2002)。披著羊皮的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深度思考。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第1-24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潘安堂(2002)。國民小學教師授能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慧玲(2002)。緒論:學校革新的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 (第1-47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潘慧玲與王麗雲(2004a)。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研究成果節錄。2004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 。; 潘慧玲(2004b)。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雙葉。;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清田(2004)。「課程即研究假設」對教師專業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57,2-8。; 鄭玉波(1992)。法學序論(四修訂初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鄭彩鳳(1999)。校基管理與學校經營。2004年12月10日,取自網站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 。; 鄧鈞文(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解決之道。2004年8月7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8n4/39.htm 。; 黎萬紅與盧乃桂(2002)。權力下放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港臺兩地教育改革的經驗與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8(4),53-74。; 薛化元、周志宏、李英毅、黃居正、賴麗春、張人傑與何希皓(1994)。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1994)。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1-8 頁)。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與周志宏(1994)。國家權力與教育內容。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75-107頁)。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李英毅、周志宏與賴麗春(1997)。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臺北市:業強。;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臺北市:文笙。; 謝廣錚(2001)。英國1988年以降官方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新右派市場機制理論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鍾任琴(1997a)。國民小學教師權能之調查分析。教師之友,38(2), 20-27。; 鍾任琴(1997c)。國小教師權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157-185。; 鍾任琴與黃增榮(1998)。國民中學教師權能之分析。朝陽學報,3,183-213。; 鍾任琴與黃增榮(2000)。中小學教師權能量表編製之研究。朝陽學報,5,345-372。; 鍾任琴(2000)。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臺北市:五南。; 鍾任琴與魏宗明(2002)。國小教師專業踐行影響因素與專業踐行表現內涵之探究。朝陽學報 ,7(1),159-187。; 鍾禮章(2003)。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茂發(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臺北市: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 顏厥安、周志宏與李建良(1996)。 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的構築:願景塑造策略之行動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363-40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羅清水(1997)。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2004年8月7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6/1.htm 。; 蘇新其(2003)。高中教師對導師制度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與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陳伯璋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第231-256頁)。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英文部分】; Andy, B., Tim, A., Michael, C., Kristie, C., Neil,C., Michael,C., Ellen, H., Mike, N., Andrew, O. & Martha C. R.(2001).Exploring and Defining Teacher Autonomy: A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 Retrieved 2005/3/25.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 Anita ,C.(2003).Professional Autonomy. Teacher Newsmagazine. Volume 16, No. 1, Sept./Oct. 2003. Retrieved 2004.10.2.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 Bailey, W.J.(1992).Power to the schools:School leader’s guidebook to re-structing. Newbury Park, Calif:Corwin Press.; Blai,B.Jr.(1982).Faculty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A parallel-perceptions inqui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9029).; Bolin, F.(1989).Empowering leadership. Teachers College Record,91(1),81-96.; Bragg, M.(1996).Reinventing influence:how to get things done in a world without authority. London:Pitman Pub.; Wragg ,C. ,Haynes,G . , Chamberlin,R. and Wragg,T.(2003).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Teachers : headteachers' perspectives. School Leadership &Management . 23(1),75-89.; Carlson, R.V.(1996).Reframing &reform: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and school change. White Plain, NY:Longman.;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2nd ed)(1997).Great Britai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 David,J﹒L﹒(1989)﹒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46,8,p45-53﹒; Discussion Paper: Teacher Autonomy(1999). Retrieved 2005.1.15. from http://www2.sd38.bc.ca:8004/District%20Disc%20Papers/S002EAB8B-002EABCD.; Dondero, G.M.(1997).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teacher autonomy: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11(5),218-226.; Ewald,T.(1998). Formalised Codes of Ethics for Teachers:between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administrative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33(4),433-444.; Fleming&Douglas(1998).Autonomy and Agency in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A Study of Instructors in a Canadian Adult Settlement ESL Program. ERIC NO.EJ575486.; Fullan,M.&Hargreaves,A.(1992).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in your school?Working together for improvement. By open Univers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STF.; Hanson,E.M.(1990).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Allyn and Bacon.; Hart,S.P.&Marshall,J.D.(1992).The ques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49291).; Klecker, B.&Loadman,W.E.(1996a).Dimensions of Teacher Empowerment:Identifying New Rol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5304).; Klecker,B.M.&Loadman,W.E.(1996b).Dimensions of teacher empowerment:Identifying new rol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5061); Lightfoot,S.L.(1986).On goodness in schools:Themes of empowerment.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63,9-28.; Mary ,B.(2005). Check against delivery. Retrieved 2005/2/16.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Morris Estelle(2001).Professionalism and trust:The future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Retrieved 2004/07/24,from http://www.dfes.gov.uk/speeches/12_11_01/index.shtml.; Munroe, M.J.(1983).Effective teacher behavio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28161).; Murphy, J .(1993).Restructuring:In search of a movement. In J. Murphy,&P. Hallinger(Eds.), Restructuring schooling:Learning from ongoing efforts(pp.1-31). Newbury Park,CA:Corwin Press.; Murphy, J. & Jacob, E. A. Jr. (1998). Reforming America’s schools 1980-2000.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6(5), 426-444.; Pearson , L.C.&Hall,B.W.(1993).Initial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Teaching Autonomy Scal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86(3),172-178.; Rice, E.M.,&Schneider, G.T.(1994).A decade of teacher empower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acher involvement in decision making,1980-1991.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32(1),43-58.;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J.:Prentice-Hall.; Rodgers, D. B. & Long, L. A.(2002).Tension, Struggle, Growth, Change: " Autonomy in Education." Issues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57947).; Scriven, M.(1991).Duties of teacher. In TEMP memos. The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s projects .Kalamazoo, MI: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Teacher Evaluation.; Sergiovanni, T.J.(1991).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erspective. Neesham Heights, MA.:Allyn and Bacon.; Serafini.F(2002).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53(4), 316-327.; Seyfarth, J.T.(1991).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Allyn and Bacon.; Short, P. M.&Greer, J. T.(1989).Increasing Teacher Autonomy through Shared Governance: Effects on Policy Making and Student Outcom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9096).; Short, P.M.&Rinehart,J.S.(1992).School participant empowerment scale:Assessment of level of empowerment with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2(4),951-960.; Shulman, L.(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Havard Education Review,57(1),1-23.; Southworth, G.(1994). The learning school', in Ribbin, P. & Burridge, E.(Eds.) .Improving Education: Promoting quality in schools. London: Cassell.; Standards&National Board Certification(2004).Retrieved 2005/5/3 from http://www.nbpts.org/standards/index.cfm; Tanya, F., Howard, Y., Peter, G.(2003).Bureaucratic Control or Professional Autonom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New Zealand schools. School Leadership&Management.23(1),91-105.; Taylor ,P. W.(2002).Teacher Power:the exercise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an era of strict accountability. Teacher Development.6(1). Retrieved 2005/1/30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Chicago:Merriam-Webster.; White, P.A.(1992).Teacher empowerment under ‘ideal’ school-site autonomy,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4(1),69-82.; WHAT OFSTED INSPECTORS REPORT ON.(2003).Retrieved 2004/7/24 from http://www.teachernet.gov.uk/supplyteachers/detail.cfm; Wilson,S.M.&Collican,M.J.(1996).How high and low self 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rincipals. Journal of Education Thought,30(2),99-117.; Yukl,G.(2002).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5th ed).N.J.:Prentice-Hall.; G0911520312;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34;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1/52031201.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2/52031202.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3/52031203.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4/52031204.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5/52031205.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6/52031206.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7/52031207.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8/52031208.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034/9/52031209.pdf

  15. 15
    Dissertation/ Thesis
  16. 16
    Dissertation/ Thesis
  17. 17
    Dissertation/ Thesis
  18. 18
    Dissertation/ Thesis
  19. 19
    Dissertation/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