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薛智仁 Chih-Jen Hsueh
المصدر: Kējì Fǎxué Pínglùn, Vol 11, Iss 1, Pp 119-154 (2014)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資訊隱私, 衛星定位追蹤, 汽車位置資訊, 刑法第 315 條之1,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 條,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 條, 私人取證, Information Privacy, GPS Tracking, Vehicle Location, Article 315-1 of Criminal Code, Article 24 of Communication, Law, Law in general. Comparative and uniform law. Jurisprudence, K1-7720
وصف الملف: electronic resource
-
2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蘇慶良, Sue, Ching-Liang
المساهمون: 陳志龍,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現行贓, 私人違法取證, 違法監聽, 竊聽, 法治人原則, 證據能力, 證據排除, 證據, 刑事審判, 違憲審查, 證據禁止, 私人, 私人取證, due process of law, evidence, Exclusionary Rule, private search, private
وصف الملف: 872050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1999年。 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2000年。 刑事訴訟講義,2002年。 .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1998年。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2003年。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2002年。 .林東茂,刑法綜覽,2002年。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2000、2002、2004年版 .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2003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1999年。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1999年。 .吳麗琪,德國刑事訴訟法,1998年。 .法治斌 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1997年。 .施啟揚,民法總則,1987年。 .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2002年 .城仲模,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1998年。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1980年。 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2年。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 、(下),1990年。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1999年。 .陳樸生,刑事證據法,1974年。 .釧v力,法與國家權力,1994年。 .黃東熊,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1997年。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2000年。 刑事訴訟法(證據篇) 2002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2000年 .蔡志方,德國憲法學,1985年。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1993年。 刑事證據法論,1997年。 刑事訴訟法論,2001年。 .蔡震榮,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1999年。 .薩孟武,政治學,1983年。 .蘇俊雄,刑法總論I,1995年。 (二)、期刊: .李惠宗,<從基本權弁鉠蚰q法獨立與訴訟平等權>,收錄於《東海法律研究》 第九期,1995年9月,頁121以下。 <憲法基本權與私法的關係>收錄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解析》,2003 年,第1-30頁。 .吳 庚,<基本權的三重性質>,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 集》,1998年,第17~22頁。 .吳巡龍,<私人不法取得證據應否排除>,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225-235。 .法治斌,<論違法搜索扣押證據之排除>,刊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25期,1982年6月,頁81。 .程明修,<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1998年,第224-225頁。 .陳志龍,<論正當防衛、緊急救助的權利本質與相當性原則>,刊載於《刑事法雜誌》,第2卷4期,1978年8月,第42頁。 <刑事證據法則修正方向及其對案>,刊載於《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頁113以下。 .陳新民,<(Peter Badura)著、陳新民譯,國家保障人權之義務與法治國家憲法之發展>,收錄於《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 》,1990年1月,第1頁以下。 <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者效力」之理論>,收錄於《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1990年1月,第58~59頁。 .陳慈陽,<基本權作為防禦權及客觀原則規範>,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7月,第32-33頁。 .楊雲驊,<賠了夫人又折兵?---私人違法取得證據在刑事訴訟的證據能力處理-->,刊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1期、2002年12月,頁5-7。 .駱永家,<違法收集證據之證據能力>,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2001年5月,頁15。 (三)碩博士論文: .陳志龍,《秘密通訊自由之侵害及其取得證據之適格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6月。 .陳怡凱,《基本權之衝突》,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盛子龍,《比例原則作為規範違憲審查之準則─西德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及學說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二、【外文部分】 (一)英文: .Bentham,A Rationale of judicial Evidence,bk.9,pt.2,ch.3,at 490(1827)(cited in joseph D.Grano,Confessions,Truth,and the Law 21(U of Mich.Press,1993)). .George E.Dix, Nonconstitutuinal Exclusionary Rule in Criminal Procedure,27 American Law Review, 53(1989). .The Fourth Amendment Exclusionary Rule: Past Present No Future,12 American Criminal Law Review,507(1975). (二)、日文: .田宮裕,刑事訴訟法,1996新版。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年。 .上口裕.後藤昭.安富潔.渡邊修合著,刑事訴訟法。 (三)德文: .Alexy, Theorie der Grundrechte,Aufl.,1994, Alsberg/Nuese/Meyer, Der Beweisantrag im Strafprozeaa , 5.Aufl., 1983. .Beulke, Strafprozeβrecht, 4 Aufl., 2000. .Carl Schmitt,Verfassungslehre,1928. Christian Starck, Das Bonner Grundrechte Bd.I, Kommentar,3.Aufl.,1985. Claus -Wilhelm Canaris,Grundrechtswirkungen und Verhältnismaβigkeitsprinzip in der richterlichen Anwendung und Fortbildung des Privatrechts, JUS 1989. .D.Merten, Anmerkung,NJW 1972. Dieter Lorenz, Der grundrechtliche Anspruch auf effektiven Rechtsschutz, AöR 1980. .Eisenberg ,Bewelsrecht der stop,3Aufl.,1999. Eckart Klein, Grundrechtliche Schutzptlicht des Staates, NJW. 1989. .Gentz, Zur Verhältnismässigkeit von Grundrechtseingriffen,NJW1968. Grüenwald, Das Beweisrecht der Strafprozessordnung, 1993. .Hesse,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20Autl.,1995. Herbert Bethge,Zur Problematik von Grundrechtskollisionen,1977. .Jakobs,Der Grundsatz der Verhältnismässigkeit,1985. .Kaiss, Die Verwertbarkeit materiell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 im Zivilprozess,1978. Kleinknecht/Meyer-Goβner,StPO,43 Aufl.,1997. Kramer,UnerlaubteVemehmungsnethoden in der Untersuchungshaft,Jura,l988. .Mangold/Klein/Starck, Das Bonner Grundgesetz ,3.Aulf.,Bd.I, 1985. Mende,Grenzen privater Ermittlungen durch den Verletzten einer Straftat,2001. .PeterLerche,Übermaβund Verfassungsrecht,1961. .Roxin, Strafverfahrensrecht,25. Aufl,1998. Robert Alexy,Theorie der Grundrechte,1985. .Schroeder, Strafprozeβrecht, 2. Aufl., 1997. .Walter Perron,Beweisverbote im deutschen Strafverfahrensrecht,1995. Werner,Verwertung rechtswidrig erlangter Beweismittel,NJW1988. Wessels/Beulke, Strafrecht(AT),30 Aufl.,2000. Wölfl , Die Strafprozessuale Bedeutung von Rechtsverstöβen bei der Beweismittelbeschaffung durch Privatpersonen, JA 2001. 三、【網站文獻部分】 (一) 國內判決資料:http://www.judicial.gov.tw/ (二) 德國法律資料:http://www.jura.uni-sb.de/ (三) 美國法律資料:http://www.ilrg.com/ng.html http://www.findlaw.com/casecode/index.html 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lHill/Lobby/2425/lr.html (四) 日本法律資料:http://www.houko.com/00/FS_SE.HTM; zh-TW;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603;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2603/1/ntu-93-R87321035-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