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許政賢, Hsu, Cheng-Hsien
المساهمون: 法律系
وصف الملف: 176077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月旦法學教室, No.222, pp.17-20;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454;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41454/1/7.pdf
-
2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周伯峰
المساهمون: 法學院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Karl Larenz, Methodology of Jurisprudence, value Jurisprudence, Nazi, Legal Flaw, further build of law, 法學方法論, 評價法學, 納粹, 法律漏洞, 法續造, droit, scipo
-
3Conference
المؤلفون: 孙健波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
المصدر: 知网
Relation: 868463;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100853
-
4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楊宏暉, Yang, Hung-Hui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借地建屋, 買賣不破租賃, 債權物權化, 法定地上權, 使用借貸, 誠信原則, 權利濫用, 法律漏洞, Land Loan for Construction, Rule of Leasing Overrides Sale, Obligatory Right Turning into Property Right, Legislative Superficies, Loan for Use, Lease, Good Faith, Abuse of Right, Legal Loophole
وصف الملف: 1096032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法學評論, 131,169-247頁; Chengchi law review;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8017;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98017/1/131-3.pdf
-
5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桑辰
Relation: 法制与社会,2008,(36):176; FZSL200836113; 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36741
-
6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王成英
Relation: 法制与社会,2007,(10):75-76; FZSL200710031; 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36291
-
7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刘凯湘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المصدر: 万方 ; 知网 ;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gazkxxxb200602005.aspx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民法 法律解释 解释方法 法律漏洞
Relation: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2),29-36.; 761205;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208386
-
8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翁曉玲
المساهمون: 翁曉玲
Time: 20
Relation: 月旦法學雜誌,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sue 108, May 2004, Pages 196-205; http://nthur.lib.nth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3360
-
9Academic Journal
المساهمون: 暨南大学法学院, 暨南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
المصدر: 知网
Relation: 经济法论丛.2003,(01),87-134.; 1064162;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407086
-
10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梁根林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
المصدر: 万方 ; CSSCI ;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fx200106008.aspx
Relation: 中国法学.2001,(6),86-98.; 705704;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98293
-
11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刘桥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情事变更原则, 协同价值, 统一合同法, 法律漏洞, rebus sic stantibus, uniform contract law, loopholes in laws
Relation: 现代法学,1999,(4):36-39; XDFX199904006; 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00756
-
12
المؤلفون: 胡茹萍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模糊理論, 聚類分析, 法律漏洞, 法律漏洞補充, Fuzzy theory, Fuzzy cluster analysis, Gaps in law, Law remedy
Relation: (2),157-167; 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 BEAF4EC4-B4CD-77CF-261A-EFA495DE857C;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0529
-
13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蔡旻耿, Tsai, Min Keng
المساهمون: 林左裕, Lin, Tso Yu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法解釋論, 法律漏洞, 法規範效力, 法律保留, 比例原則, legal hermeneutics, loopholes, legal effect, legal reservation,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وصف الملف: 19020845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文期刊論文\n\n王澤鑑,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上),法令月刊,47卷2期,1996.02。\n李惠宗,三次翹課,死當!--不當聯結禁止原則在學業成績評量上的應用,台灣法學雜誌,2004.03,第56期。\n李惠宗,不當聯結立法之禁止立法之界限(二),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2005.06,。\n李惠宗,個案立法之禁止-立法行為之界限(一),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03。\n李惠宗,從大法官釋字453號解釋論司法審查在專業證照法制上之功能,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1998.12。\n李惠宗,論營業許可基準之司法審查-兼論我國憲法上營業自由之限制,精舍法制論叢,第5期,1990.1。\n李惠宗,從法理到立法技術-以大法官有關國會對於條約審議權的解釋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127期,2009.5。\n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大法官釋字第517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18期,2001。\n李惠宗,論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多重不平等-從體系正義觀點評大法官議決釋字第458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第4期,1999.10。\n李建良,行政法上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月旦法學雜誌,2002.08,第82期。\n李建良,專門職業人員之依法考選與記帳士之執業資格-釋字第655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24期,2009.3。\n李建良,違憲審查程序種類之比較研究-憲法訴訟的法理辯證與制度選擇,東亞法學評論,第1卷第1期,2010.3。\n肖雪慧,民主、憲政的古代起源,社會科学論壇,2013,第11期。\n林唐裕,知識經濟時代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發展趨勢之研究,收錄於「95年考選制度研討會系列三會議實錄」,2006.12。\n施能傑,考試權獨立機關化定位的新討論-民主責任政治之檢驗,台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1期,2009.3。\n許志雄,職業自由之保障與規制,月旦法學教室,No.104,2011.6。\n許春振,德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管理法制,臺灣海洋法學報第7卷第2期,2008.12。\n許育典,當教師工作權遇到學生自我實現權-釋字第702號解釋的憲法疑義,月旦法學雜誌,No.211,2012.12。\n張文郁,國家考試事務委託其他機關、團體辦理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No.175,2009.12。\n黃舒芃,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中原財經法學,2004,第13期。\n黃舒芃,法律明確性原則的制度功能-評釋字第702號解釋對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認定,裁判時報,No.17,2012.10。\n黃越欽,憲法工作權之意義暨其演進,月旦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10。\n喬育彬,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所規範考試權體制之比較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995.09,第4卷第4期。\n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之研析(上):總體分析,1995.12,政大法學評論,第54期。\n董保城,從大法官釋字655號解釋論憲法第86條專門職業資格專業證照之建構,月旦法學雜誌,2009.9,No.172。\n董保城,從大法官法律保留之解釋論憲法考試權,國家菁英,第6卷第4期,2010.12。\n董保城,釋字655號解釋對維護專門職業資格專業及技術人員法建構之探討,2009.6,國家菁英季刊第5卷第2期,2009.6。\n陳愛娥,考試權與應考試權之間的抉擇-評釋字第682號,月但裁判時報,2011.06,No.9。\n陳愛娥,憲法工作權涵義之演變—我國與德國法制之比較,收錄於台大政治系主辦,「全球化與基本人權:政治學與公法學之對話」學術研討會,2003.12,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n顏愛靜,由知識經濟談不動產估價師專業技術人才證照制度,國家菁英季刊,第2卷第2期,2006。\n蘇永欽,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機關(上),月旦法令月刊,第59卷第1期,2008.1。\n蔡文良,五權憲法中考試權獨立行使之意涵與發展,政策研究學報,第1期,2001.7。\n蔡宗珍,法律保留思想及其發展的制度關聯要素探微,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2010.9。\n蔡宗珍,營業自由之保障及其限制-最高行政法院2005年11月22日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評價,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3期,2006.5。\n\n中文書籍\n王澤鑑,民法概要,2010.06,三民書局。\n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憲法權力分立,2013.09,修訂二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林合民、李震山、陳春生、洪家殷、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2010.06,元照出版社。\n林森田,土地經濟學,2008.08,作者自版。\n林左裕,不動產投資管理,2010.09,四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林惠玲、陳正倉合著,應用統計學,2006.7,3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n吳從周,當然解釋與類推適用係不同法律思維方式,收錄於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1冊,2008.03,作者自版。\n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2冊,2010.03,作者自版。\n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4冊,2010.03,作者自版。\n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9版,2003.10,三民書局。\n李惠宗,行政法要義,2013.08,元照出版公司。\n李惠宗,行政法院有關不當聯結禁止原則判決之研究,-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26號解釋,收於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即-21世紀公法學之新課題,第2册,新學林出版社,2008.10。\n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09,一版。\n李惠宗,憲法要義,2012.09,元照出版公司。\n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新學林出版公司,2000。\n施啟揚,民法總則,2000.04。\n邱浩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2011.2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3.04元照出版公司,增訂2版。\n許育典,憲法,2013.02,6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程修明,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於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憲法體制與法制行政,三民書局,1998.08,初版。\n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2011.09增訂6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n梁仁旭、陳鳳瑤,不動產估價,2014.03,作者自版。\n楊日然,法理學,2005.10,三民書局。\n楊仁壽,法學方法論,1999,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鄭玉波,黃宗樂修訂,法學緒論,2003,三民書局。\n陳慈陽,憲法學,2005.11,2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鍾惠民、吳壽山、周賓凰、范懷文,財金計量,2009.3,修訂3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n邊泰明,土地使用規劃與財產權-理論與實務,2004.09,詹氏書局。; G0099923008;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269;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77269/1/300801.pdf
-
14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黃詠婕, Huang, Yong-Chieh
المساهمون: 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葛克昌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股權移轉, 證券交易所得, 量能原則, 租稅優惠, 法律漏洞, 租稅規避, 稅捐逃漏, 未分配盈餘, 股東往來, 租稅規避防杜條款, Equity transfer, Income tax on gains derived from the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Tax avoidance, Taxation according to ability to pay, Tax incentives, Legal loophole, Tax evasion, Unappropriated retained earnings, Shareholders’ account, Anti-avoidance rule, eco, droit
Relation: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49650/1/ntu-100-R96a21086-1.pdf;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49650
-
15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阮愷蓉
المساهمون: 楊雲驊
Time: 17
Relation: 【中文文獻】 一、教科書、專論 1.王文宇,論類推適用與法律解釋,載:《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2009年。 2.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2006年9月2版。 3.王兆鵬、陳運財、林俊益、宋耀明、丁中原、張熙懷、葉建廷合著,《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4年9月2版。 4.史慶璞,《美國憲法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2007年。 5.李惠宗,《憲法要義》,2004年9月。 6.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憲法權力分立》,2010年9月。 7.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2005年9月9版。 8.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4年9月5版。 9.林立,《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2002年6月2版。 10.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 , 2006年10月增訂版。 11.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下)》,2010年11月改訂版。 12.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09年9月10版。 13.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2010年2月。 14.林俊益,《傳聞法則之研究》,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 2003年2月。 15.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2006年9月4版。 16.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2006年9月4版。 17.林鈺雄,證人概念與對質詰問權—以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載:《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2007年12月。 18.林國漳,淺釋行政法學上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載:《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1999年3月。 19.吳元曜,《法律適用方法論》,2010年9月。 20.吳巡龍,《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實務》,2006年11月。 21.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第3版。 22.周叔厚,《證據法論》,1989年。 23.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99年2版。 24.黃建輝,《以案例‧民法為中心探討—法律漏洞‧類推適用》,1988年。 25.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2009年8月6版。 26.黃朝義,《刑事訴訟法》,2009年9月2版。 27.陳敏,《行政法總論》,2009年9月6版。 28.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5年9月重訂10版。 29.葉俊榮,《環境行政之正當法律程序》,1997年。 30.雍琦,《法律邏輯學》,2009年1月。 31.楊日然,《法理學》,2005年10月。 32.楊仁壽,《法學方法論》,2010年5月。 33.鄭玉波,《法諺(一)》, 1986年。 34.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 2000年4版。 35.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2005年4版。 二、碩博士論文 1.林彥谷,從對質詰問權之觀點論我國傳聞法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2010年6月。 2.黃建輝,違憲審查與司法造法,臺灣大學法研所博士論文,1995年6月。 3.黃建輝,論民法上之類推適用,臺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88年。 4.彭康凡,論行政法上之類推適用—以類推適用民法規定為核心,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2005年。 5.鄧衍森,司法造法的法律哲學基礎及其功能,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76年。 三、期刊文章 1.王兆鵬,〈傳聞法則之過去與未來〉,《全國律師》,7卷8期,2003年8月,頁131-146。 2.王兆鵬,〈論新聞記者之拒絕證言權〉,《月旦法學雜誌》,134期,2006年7月,頁19-211。 3.王兆鵬,〈類推適用第一五九條之三〉,《月旦法學教室》,69期,2008年7月,頁18-19。 4.王澤鑑,〈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上)〉,《法令月刊》,47卷2期,1996年2月,頁3-12。 5.王澤鑑,〈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下)〉,《法令月刊》,47卷3期,1996年2月,頁3-12。 6.王澤鑑,〈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2006年2月,頁84-85。 7.朱敏賢,〈公法上之類推適用〉,《法學叢刊》,187期,2002年7月,頁101-148。 8.朱朝亮,〈另案監聽之證據排除〉,《月旦法學教室》,110期,2011年12月。 9.朱朝亮,〈國際司法互助各論-引渡、狹義的司法互助〉,《月旦法學教室》,103期,2011年5月,頁96-114。 10.李佳玟,〈刑事訴訟法中之法理與類推適用—以南迴搞軌案為例〉,《日新司法年刊》,8期,2008年7月,頁152-158。 11.李賢中,〈倫理情境與類推思維探析〉,《哲學與文化》,27卷9期,2000年9月,頁828-836。 12.林山田,〈論刑法之解釋與類推〉,《軍法專刊》,29卷4期,1983年4月,頁13-17。 13.林紀東,〈刑法與類推解釋—由一個案件說起—〉,《軍法專刊》,1卷2期,1952年6月,頁14-16。 14.林俊益,〈論修正刑訴法之傳聞法則及其例外〉,《全國律師》,6卷9期,2002年9月,頁30-45。 15.林鈺雄,〈急迫性搜索之事後救濟-兼評刑事訴訟法第一三一條之修法〉,《月旦法學雜誌》,89期,2002年10月,頁126-141。 16.林孟皇,〈新聞自由與媒體特權(上)-以新聞記者的刑事訴訟上特權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5期,2007年6月,頁19-33。 17.林輝煌,〈論限制出境〉,《月旦法學雜誌》,120期,2005年5月,頁70-71。 18.邱忠義,〈兩岸司法互助調查證據及證據能力之探討-兼述防範被告逃匿對策〉,《刑事法雜誌》,54卷5期,2010年1月,頁141-177。 19.吳從周,〈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東吳法律學報》,18卷2期,2006年12月,頁103-139。 20.吳從周,〈當然解釋與類推適用係不同的思維方式?—最高法院八十三年台上字第二七一○號判決之啟示〉,《植根雜誌》,14卷4期,1998年4月,頁134-146。 21.吳巡龍,〈監聽偶然獲得另案證據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47期,2006年9月,頁80-89。 22.吳巡龍,〈記者有無拒絕證言權〉,《月旦法學教室》,52期,2007年2月,頁26-27。 23.吳巡龍,〈論刑訴程序之限制出境〉,《台灣本土法學》,100期,頁172,2007年11月。 24.黃翰義,〈從法定法官原則論牽連管轄之牽連再牽連〉,《軍法專刊》,56卷3期,2010年6月,頁163-187。 25.黃惠婷,〈另案監聽〉,《月旦法學教室》,26期,2004年12月,頁113-122。 26.許玉秀,〈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五)〉,《軍法專刊》,56卷1期,2010年2月,頁1-6。 27.許玉秀,〈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七)〉,《軍法專刊》,56卷3期,2010年6月,頁1-3。 28.陳清秀,〈稅法上之類推適用〉,《憲政時代》,16卷1期,1990年7月,頁59-73。 29.陳運財,〈傳聞法則及其例外之實務運作問題檢討〉,《台灣本土法學》,94期, 2007年5月,頁128-153。 30.黃思瑤,〈刑事程序法之解釋方法〉,《刑事法雜誌》,35卷5期,1991年10月,頁1-34。 31.楊鼎夫,〈語言的類推〉,《中國語文通訊》,21期,1992年7月,頁26-29。 32.楊雲驊,〈違反全程連續錄音錄影義務法律效果的再檢討-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七一三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40期,2002年11月,頁43-59。 33.楊雲驊,〈通訊監察「違反令狀原則」以及「另案監聽」在刑事證據法上之效果-評最高法院九八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九五號、九七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三三號及九七年度台非字第五四九號三則判決〉,《台灣本土法學》,141期,2009年12月,頁67-93。 34.楊雲驊,〈閱卷權之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0期,2005年5月,頁120-137。 35.劉文仕,〈刑法上類推禁止的當代思考(一)〉,《司法周刊》,902期,第二版,1998年11月。 36.顧立雄,〈「論刑訴程序之限制出境」與談紀錄〉,《台灣本土法學》,100期,頁183,2007年11月。 【翻譯文獻】 1.Arthur Kaufmann著,顏厥安審校,吳從周譯,《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1999年11月,學林出版。 2.Gustav Radbruch著,王怡蘋、林宏濤譯,《法學導論》,2002年3月。 3.Karl Engisch著,鄭永流譯,《法律思維導論》,2004年。 4.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2008年6月,五南圖書出版。 5.Richard A.Posner著,朱蘇力譯,《超越法律》,頁187以下,2002年。 6.Von Leo Reisinger著,黃建輝譯,〈法律思惟上之類推適用〉,《植根雜誌》,11卷1期,1995年1月,頁22-31。 7.土本武司著,董潘興、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年5月。 8.碧海純一著,邱聰智譯,〈法之解釋與適用〉,《法學叢刊》,61期,1971年1月,頁83-93。 【德文文獻】 1.Meyer-Goßner, Strafprozessordnung, 47.Aufl.,Verlag C.H. Beck,2004. 2.Larenz,Karl,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6.Aufl, Verlag Berlin, 1991. 3.Löwe-Rosenberg, Die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 Großkommentar, 26.Aufl.,2006. 4.Roxin,Claus,Strafverfahrensrecht, 26.Aufl. ,Verlag C.H. Beck,2009.; G0098651045;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61
-
16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趙彥強, Chao, Yen-Chiang
المساهمون: 黃茂榮, Huang, Mao-Zong,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結構型商品, 投資型保險, 保本型基金, 綜合所得稅, 稅捐中立性原則, 平等原則, 量能課稅原則, 稅捐優惠, 脫法避稅, 法律漏洞, structured instrument, investment-oriented insurance product, principal-guaranteed fund, individual income tax, principle of tax neutrality, principle of equality, taxation according to ability to pay, tax incentives, tax evasion, legal loophole
وصف الملف: application/pdf; 941375 bytes
Relation: U0001-1208200913150600;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179593;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79593/1/ntu-98-R94a21067-1.pdf
-
17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陈绍榕
المساهمون: 刘连泰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疑难案件, 法律漏洞, 权限分配, difficult case, law loophol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division
-
18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劉健右, Liu, Jian You
المساهمون: 陳敏
Time: 17
وصف الملف: 794544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壹、中文文獻:; 一、書籍:; 1. Dr. Barry Bracewell-Milnes、 Mr. M. A. Wisselink等合著/鄭錦城譯,《國際租稅規避》,1984年1月; 2. K.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1996年版; 3. 卜正明,《租稅罰的研究》,1973年版; 4. 王建煊,《租稅法》,2006年30版; 5. 王澤鑑,《民法總則》,2000年增訂版; 6.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07年增訂10版; 7.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3版; 8. 李惠宗,《憲法要義》,2001年版; 9. 李雅晶、林燕瑜、黃仲豪,《移轉訂價制度詳解》,2005年版; 11.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1999年版; 12. 陳敏,《行政法總論》,2007年5版; 13. 陳敏,《德國租稅通則》,1985年版; 14. 陳清秀,《稅法總論》,2006年4版; 15.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2001年修訂4版; 16. 黃士洲,《掌握稅務官司的關鍵》,2005年版; 17. 黃俊杰,《稅捐基本權》,2006年初版; 18.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2000年版; 19.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2006年增訂5版; 20. 黃茂榮,《稅法總論(一)》,2005年增訂2版; 21.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9年版; 22. 葛克昌,《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2002年初版; 23. 葛克昌,《所得稅與憲法》,2003年增訂版; 24.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2005年2版; 25. 廖義男主編,《行政罰法》,2007年版; 二、期刊論文:; 1. 吉良實著/鄭俊仁譯,〈實質課稅主義(上)〉,財稅研究19卷4期,1987年7月; 2. 周美麗,〈淺談公設地與土地分割逃漏增值稅問題〉,稅務1898期,2004年6月; 3. 林石猛、莊秋萍,〈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草案之問題探討〉,臺灣本土法學雜誌68期,2005年3月; 4. 林喬讚,〈賦稅行政解釋之理論及動向〉,財稅研究17卷3期,1985年5月; 5. 洪家殷,〈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評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2001年10月; 6. 馬嘉應、余景仁,〈探討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財稅研究37卷3期,2005年5月; 7. 陳敏,〈租稅法之連帶債務〉,政大法學評論28期,1983年12月; 8. 陳敏,〈租稅債務關係之成立〉,政大法學評論39期,1989年6月; 9. 陳敏,〈租稅課徵與經濟事實之掌握〉,政大法學評論26期,1982年12月; 11. 陳敏,〈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24期,1981年12月; 12. 陳清秀,〈稅法上之類推適用〉,憲政時代16卷1期,1990年7月; 13. 陳貴端,〈海峽兩岸所得稅制度—涉外所得課稅及國際租稅規避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29卷5期,1997年9月; 14. 黃士洲,〈稅法對私法的承接與調整(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8期,2006年11月; 15. 鄭國輝,〈關係企業業務往來的稅務處理及納稅調整(二)〉,稅務1921期,2005年2月; 16. 魏嵐,〈淺談國際避稅與日本如何反避稅〉,稅務1843期,2002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1. 林鳳珠,〈稅捐法定主義在現行稅法之實踐〉,臺灣大學法研所74年碩士論文; 2. 高榮宏,〈論稅捐稽徵法上之逃漏稅罪〉,中興大學法研所80年碩士論文; 3. 黃瑞明,〈契約自由與脫法行為〉,臺灣大學法研所69年碩士論文; 4. 葛克昌,〈租稅規避之研究〉,臺灣大學法研所67年碩士論文; 貳、德文文獻:; 1. Birk, Steuerrecht Ⅰ, 1994.; 2. Franzen/ Gast/ Samson, Steuerstrafrecht, 2. Aufl., 1978.; 3. Hübschmann/ Hepp/ Spitaler, Kommentar zur AO und FGO, Lfg. 167 nach July 2000.; 4. Klein(Hrsg.), Handelrecht und Steuerrecht, FS Georg Döllerer 1988.; 5. Klein/ Orlopp, Abgabenordnung Kommentar, 18. Aufl.,2003.; 6. Kruse, Lehrbuch des Steuerrechts, Bd. Ⅰ, 1991.; 7. Pieroth/ Schlink, Staatsrecht Ⅱ Grundrechte, 19. Aufl., 2003.; 8. Rebmann/ Säcker/ Rixecker,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 4. Aufl., 2001.; 9. Sieker, Umgehungsgeschäfte— Typische Strukturen und Mechanismen ihrer Bekämpfung, 2001.; 11. Tipke (Hrsg.), Grenzen der Rechtsfortbildung durch Rechtsprechung und Verwaltungsvorschriften im Steuerrecht, 1982.; 12. Tipke, Die Steuerrechtsordnung, Bd. Ⅰ, 1993.; 13. Tipke, Die Steuerrechtsordnung, Bd. Ⅲ, 1993.; 14. Tipke/ Kruse, Kommentar zur AO und FGO, Lfg. 103 nach März 2004.; 15. Tipke/ Lang, Steuerrecht, 16. Aufl., 1998.; 1. Beisse, Die wirtschaftliche Betrachtungsweise bei der Auslegung der Steuergesetze in der neueren deutschen Rechtsprechung, StuW 1981.; 2. Crezelius, Kodifizierte und rechtsprechungstypisierte Umgehungen, StuW 1995.; 3. Crezelius, Neuregelung des § 42 AO?, DB 2001.; 4. Crezelius, Tendenzen der Rechtsfortbildung im Steuerrecht, BB 1984.; 5. Erlangen, Steuervermeidung, Steuerumgehung, Steuerhinterziehung, DStZ 1986.; 6. Fischer, Die Umgehung des Steuergesetzes, DB 1996.; 7. Fischer, Subtanz und Form— oder: „Das Steuergesetz kann nicht umgangen werden“, StuW 1995.; 8. Gern, Analogie im Verwaltungsrecht, DöV 1985.; 9. Kirchhof, Steuerumgehung und Auslegungsmethoden, StuW 1983.; 11. Meine, Steuervermeidung, Steuerumgehung, Steuerhinterziehung, wistra 1992.; 12. Offerhaus, Zur Analogie im Steuerrecht, BB 1984.; 13. Rose/ Glorius-Rose, Zu den Rechtsfolgen einer Steuerumgehung, DB 1999.; 14. Schick, Die Steuererklärung, StuW 1988.; 15. Tanzer, Das „Analogieverbot“ im Steuerrecht, StuW 1981.; 16. Ulmer, Steuervermeidung, Steuerumgehung, Steuerhinterziehung, DStZ 1986.; 17. Wurster, Der Mißbrauchsbegriff bei der Steuerumgehung, BB 1983.; G0916510241;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40
-
19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阮愷蓉
-
20Dissertation/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