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侯猛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 100871
المصدر: 万方 ; 知网 ;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jcg201605027.aspx
Relation: 中国检察官.2016,(5),79.; 1406693;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442614
-
2Conference
المؤلفون: 黄卉
المساهمون: 德国洪堡大学, 北京大学
المصدر: 知网
Relation: “农村宪政与行政法治”理论研讨会.; 839087;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175634
-
3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王书成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المصدر: CSSCI ; 知网 ; 万方 ;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sxk201103012.aspx
Relation: 求是学刊.2011,38,(3),70-77.; 688376;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97182
-
4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张玥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法学院
المصدر: 知网
Relation: 金融法苑.2009,(02),39-52.; 939301;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102173
-
5Report
المؤلفون: 王正偉
المساهمون: 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傷害保險, 保險契約, 保單條款, 團體保險, 法事實研究, Accident insurance, Insurance contract, Insurance policy, Group insurance, Social study of law
Relation: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8908 ~ 9007; 研究經費:223仟元;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3913;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3913/-1/RRPF890904.pdf
-
6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Kuo, Hui-Chen, 郭慧真
المساهمون: 王曉丹, Hsiao-tan Wang, 中興大學, Hwei-syin Chen, 陳惠馨, HEN-CHIU LIN, 林炫秋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Abortion, 墮胎, Artificial Abortion, Genetic Health Law, legislative policy, legislative facts, pregnant adolescents/teens, Parental consent, Judicial Cases Study, Dominion, 人工流產, 優生保健法, 立法政策, 法事實, 未成年少女懷孕, 法定代理人同意權, 配偶同意權, 判決研究, 自主權
Relation: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5-2208200700273200; http://hdl.handle.net/11455/21039
الاتاحة: http://hdl.handle.net/11455/21039
-
7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宋恩同, Sung, En Tung
المساهمون: 蘇永欽
وصف الملف: 42277 bytes; 137377 bytes; 77416 bytes; 117587 bytes; 239383 bytes; 529769 bytes; 496378 bytes; 344883 bytes; 103903 bytes; 110082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文文獻; Starck, Christan著/李建良譯,〈憲法解釋〉,收於李建良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1999年。; 何佳昇,《法律論證中的後果考量》,台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4年。; 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及發展〉,《法令月刊》,五十週年紀念特刊,2000年10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3版,2004年。;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1999年。; 張嘉尹,《憲法解釋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992年。; 張嘉尹,〈憲法解釋、憲法理論與「結果考量」—憲法解釋方法論的問題〉,收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3輯上冊,2002年。; 張嘉尹,〈法學方法與法律推理〉,收於《法律的分析與解釋 : 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2006年。; 許宗力,〈憲法與政治〉,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1999年。; 許宗力,〈大法官釋憲權行使的程序與範圍〉,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1999年,頁95。; 許宗力,〈違憲審查程序之事實調查〉,收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5年。;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2000年。; 黃昭元,〈掮客與靈媒的本尊之爭—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期,2000年。; 黃茂榮,〈法律解釋〉,收於《法律哲理與制度:基礎法學—馬漢寶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6年。; 黃舒芃,〈德國法上違憲審查爭議的歷史軌跡—從H. Kelsen與C. Schmitt的辯論談起〉,《政治與社會評論》,5期,2003年6月。; 黃舒芃,〈憲法解釋的「法適用」性格—從德國公法上法學方法論傳統對「法適用」與「法制訂」的區分探討聯邦憲法法院解釋活動的本質〉,《政大法學評論》,81期,2004年10月。; 黃舒芃,〈數字會說話?—從大法官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談事實認定在規範違憲審查中的地位〉,《中研院法學期刊》,1期,2007年9月。; 顏厥安,〈安樂死的法理學省思〉,《憲政時代》,24卷1期,1998年7月。; 顏厥安,〈法、理性與論證〉,收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1998年。; 顏厥安,〈國民主權與憲政國家〉,收於氏著,《憲邦異式—憲政法理學論文集》,2005年。; 蘇永欽,〈結果取向的憲法解釋〉,收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1994年。; 蘇永欽,〈試釋違憲〉,收於氏著,《違憲審查》,1999年。; 蘇永欽,〈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收於氏等著,《部門憲法》,2006年。; 蘇永欽,〈橫看成嶺側成峰—從個別部門整合憲法人權體系〉,收於氏等著,《部門憲法》,2006年。; 蘇永欽,〈裁判憲法訴願?—德國與台灣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法令月刊》,58卷3期,2007年3月。; 蘇彥圖,《立法者的形成餘地與違憲審查—審查密度理論的解析與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997年。; 德文文獻; Alexy, Robert, Rechtsregeln und Rechtsprinzipien, ARSP Beiheft Nr. 25(1985); Alexy, Robert,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Die Theorie des rationalen Diskurses als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Begründung, 2. Aufl., 1991.; Alexy, Robert, Theorie der Grundrechte, 3. Aufl., 1996.; Alexy, Robert, Verfassungsrecht und einfaches Recht, VVDStRL 61, 2000.; Badura, Peter, Die Verfassung im Ganzen der Rechtsordnung, in: Isensee/ Kirchhof(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schland, BandⅦ, 1992.; Badura, Peter, Staatsrecht, 3. Aufl., 2003.; Bleckmann, Albert, Zu den Methoden der Gesetzesauslegung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VerfG, JuS 2002.; Böckenförde, Ernst-Wolfgang, Die Methoden der Verfassungsinterpretation-Bestandsaufnahme und Kritik, NJW 1976.; Bryde, Brun-Otto, Tatsachenfeststellungen und sozial Wirklichkeit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in: Badura/Dreier (Hrs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BandⅠ, 2001.; Deckert, Martina Renate, Folgenorientierung in der Rechtsanwendung, 1995.; Dreier, Ralf, Der Begriff des Rechts, NJW 1986.; Grimm, Dieter, Entscheidungsfolgen als Rechtsgründe: Zur Argumentationspraxis des deutschen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in: Teubner(Hrsg.), Entscheidungsfolgen als Rechtsgründe: Folgenorientiertes Argumentieren in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 1995.; Häberle, Peter, Die offene Gesellschaft der Verfassungsinterpretation, JZ 1975.; Häberle, Peter, Verfassung als öffentlicher Prozeß: Materialien zu einer Verfassungstheorie der offenen Gesellschaft, 3. Aufl., 1998; Hensche, Martin, Teleologische Begründungen in der juristischen Dogmatik: Eine Untersuchung am Beispiel des Arbeitskampfrechts, 1998; Hensche, Martin, Probleme einer folgenorientierten Rechtsanwendung, Rechtstheorie 29(1998); Herdegen, Matthias, Verfassungsinterpretation als methodische Disziplin, JZ 2004.; Hesse, Konrad, Grundzüge des Verfassi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 1999.; Isensee, Josef, Verfassungsrecht als „politisches Recht“, in: Isensee/Kirchhof(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schland, BandⅦ, 1992.; Jestaedt, Matthias, Grundrechtsentfaltung im Gesetz: Studien zur Interdependenz von Grundrechtsdogmatik und Rechtsgewinnungstheorie, 1999.; Johlen, Heribert, Rechtsfindung und Folgenberücksichtigung: Zu den Gründen der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verwaltungsgerichts, mündliche Gründen, schriftliche Gründen, wahre Gründen, in: Schmidt-Aßmann(Hrsg.), Festgabe 50 Jahre Bundesverwaltungsgericht, 2003.; Kluth, Winfried, Beweiserhebung und Beweiswürdigung durch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NJW 1999.; Koch, Hans-Joachim, Das Frankfurter Projekt zu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Zur Rehabilitation des deduktiven Begründens juristischer Entscheidungen. ARSP Beiheft Nr.14(1980); Koch, Hans-Joachim/Rüßmann, Helmut, Juristische Begründungslehre: Eine Einführung in Grundproblem der Rechtswissenschaft, 1982.; Kriele, Martin, Theorie der Rechtsgewinnung: Entwickelt am Problem der Verfassungsinterpretation, 2. Aufl., 1976.; Larenz, Karl,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6. Aufl., 1991.; Lerche, Peter, Stil und Methode der verfassungsrechtlichen Entscheidungspraxis, in: Badura/Dreier(Hrs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BandⅠ, 2001.; Luhmann, Niklas, Juristische Argumentation: Eine Analyse ihrer Form, in: Teubner(Hrsg.), Entscheidungsfolgen als Rechtsgründe: Folgenorientiertes Argumentieren in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 1995.; MacCormick, Neil, Argumentation und Interpretation im Recht: “Rule Consequentialism” und rationale Rekonstruktion, in: Teubner(Hrsg.), Entscheidungsfolgen als Rechtsgründe: Folgenorientiertes Argumentieren in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 1995.; Ossenbühl, Fritz, Die Kontrolle von Tatsachenfeststellungen und Prognoseentscheidungen durch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in: Starck(Hrsg.),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Grundgesetz: Festgabe aus Anlaß des 25jährigen Bestehens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Band Ⅰ, 1976.; Philippi, Klaus Jürgen, Tatsachenfeststellungen des Bundesverfassungs-; gerichts: Ein Beitrag zur rational-empirischen Fundierung verfassungsgerichtlicher Entscheidungen, 1971.; Pieroth, Bodo/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19. Aufl., 2003.; Roellecke, Gerd, Aufgaben und Stell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im Verfassungsgefüge, in: Isensee/Kirchhof(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schland, BandⅡ, 1987.; Rottleuthner, Hubert, Plädoyer für eine empirische Argumentationstheorie, ARSP Beiheft Nr.14(1980); Rottleuthner, Hubert, Zur Methode einer folgenorientierten Rechtsanwendung, ARSP Beiheft Nr.13(1980); Rüthers, Bernd, Methodenrealismus in Jurisprudenz und Justiz, JZ 2006.; Schlaich, Klaus/Korioth, Stefan,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Stellung, Verfahren, Entscheidungen, 6. Aufl., 2004.; Schlink, Bernhard, Bemerkungen zum Stand der Methodendiskussion in der Verfassungsrechtswissenschaft, Der Staat 19(1980); Schlink, Bernhard, Der Grundsatz der Verhältnismäßigkeit, in: Badura/Dreier (Hrs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BandⅡ, 2001.; Schneider, Hans-Peter, Grundrecht und Verfassungsdirektiven, in: Merten/Papier(Hrsg.), Handbuch der Grundrechte in Deutschland und Europa, Bd.Ⅰ, 2004.; Schroth, Ulrich, Eine Methode der formalen Rekonstrujtion von Gerichtsurteilen, ARSP Beiheft Nr.14(1980); Starck, Chritian,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in der Verfassungsordung und im politischen Prozeß, in: Badura/Dreier(Hrs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BandⅠ, 2001.; Starck, Chritian, Die Verfassungsinterpretation, in: Isensee/Kirchhof(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schland, BandⅦ, 1992.; 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Ⅰ, 2. Aufl., 1984.; Teubner, Gunther, Folgenorientierung, in: Teubner(Hrsg.), Entscheidungsfolgen als Rechtsgründe: Folgenorientiertes Argumentieren in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 1995.; Wank, Rolf, Die verfassungsgerichtliche Kontrolle der Gesetzeauslegung und Rechtsfortbildung durch die Fachgerichte, JuS 1980.; Zippelius, Reinhold, Verfassungskonforme Auslegung von Gesetzen, in: Starck(Hrsg.),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Grundgesetz: Festgabe aus Anlaß des 25jährigen Bestehens des Bundesverfassungsgegricht, BandⅠ, 1976.; Zippelius, Reinhold, 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 7. Aufl., 1999.; Zippelius, Reinhold,/Würtenberger, Thomas, Deutsches Staatsrecht, 31. Aufl., 2005.; 英文文獻; MacCORMICK, NEIL, LEGAL REASONING AND LEGAL THEORY, 1978.; Rizzo, Mario/Whitman, Douglas Glen, The Camel’s Nose Is In The Tent: Rules, Theories, And Slippery Slopes, 51 UCLA. L. REV. 539(2003); Schauer, Frederick, Slippery Slopes, 99 HARV. L. REV. 361(1985); SUNSTEIN, CASS, RADICALS IN ROBES: WHY EXTREME RIGHT-WING COURTS ARE WRONG FOR AMERICA, 2005.; Volokh, Eugene, The Mechanisms of The Slippery Slope, 116 HARV. L. REV. 1026(2003); G0926510231;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52;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1/51023101.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2/51023102.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3/51023103.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4/51023104.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5/51023105.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6/51023106.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7/51023107.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8/51023108.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9/51023109.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10/51023110.pdf
الاتاحة: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52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1/51023101.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2/51023102.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3/51023103.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4/51023104.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5/51023105.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6/51023106.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7/51023107.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8/51023108.pdf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2852/9/51023109.pdf -
8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丁昱仁, Ting, Yu-Jen
المساهمون: 黃榮堅,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保育類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 瀕絕物種, 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 獵捕, 保育生物學, 環境(保育)倫理學, 人類中心主義, 生命中心主義, 生態中心主義, 入罪化, 環境法益, 生態法益, 利益衡量, 風險社會, 風險評估, 風險認知, 風險溝通, 危險故意, 法事實, 保育教育, Protected Wildlife, 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 Endangered Species, Biodiversity, Ecosystem, Hunt, Conservation Biology, Environment Ethics (Conservation Philosophy)
وصف الملف: 1085455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 書籍: 王瑞香譯,Holmes Rolston, Ⅲ著,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國立編譯館,1996.12初版。 王瑞香譯,Odum, E.P.著,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國立編譯館出版,2000.10初版。 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四):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一版。 白安頤(Patel, A. D.)、林曜松著,吳海音譯,臺灣野生動物保育史,林業特刊第二十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行,1989.6。 立法院秘書處編,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上)(下),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八十八輯,1996初版。 立法院秘書處編,野生動物保育法案,立法院公報法律案專輯第一百二十一輯,1989初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編印,德國聯邦自然保護法,1993.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法令彙編,1997.6。 吳美真譯,Aldo Leopold著,沙郡年記,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1998.3第一版。 李以彬譯,Steven M. Wise著,憤怒的獸籠,高寶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0.12第一版。 李向慈、洪佼宜譯,Ehrlich, P. R.著,人類的演化: 基因、文化與人類的未來,貓頭鷹出版,2003初版。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台大法律系發行,1997.3初版。 林山田,刑法的革新,學林文化,2001初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林山田發行,2002.11八版。 林山田、林東茂、陳明燦,犯罪學,三民,2002增定三版。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2001二版。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初版。 林麗紅譯,美國瀕絕物種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97.6。 金恆鑣譯,Edward O. Wilson著,繽紛的生命—造訪基因庫的燦爛國度,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6第一版。 金恆鑣譯,Lovelock, J.E.著,蓋婭,大地之母,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10第二版。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柯耀程出版,2000初版。 段國仁、蘇睿智、張子祥譯,G. Tyler Miller, JR.著,環境科學,國立編譯館,2000.12初版。 徐久生譯,Liszt, F. V. 著,德國刑法教科書(第二十六版),法律出版社,2000.5第一版。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高金桂出版,2003.2初版。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生態研究室編印,野生動物保育論文專輯(一),1985.6。 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許玉秀出版,1997初版。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許玉秀出版,1999初版。 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學林文化,2003一版。 陳立人譯,Andrew P. Dobson著,生物多樣性,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2000.3初版。 陳志輝譯,澳洲維多利亞州原生動植物保護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99.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陳志龍發行,1990初版。 陳淑珍譯,Mitsch, W. J. and Jorgensen, S. E.著,生態工程與生態系統重建,六合出版社,2005.1一版。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陳慈陽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00.6初版。 陳維壽,臺灣賞蝶情報,青新出版有限公司,1997.5初版。 彭國棟總編輯,大家一起來保育野生動物:生態保育推廣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0.11七版。 黃常仁,刑法總論,黃常仁出版,1994初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5初版。 黃錦堂,臺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4初版。 楊玉齡譯,Wilson, E. O.著,生物圈的未來,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2第一版。 楊冠政,環境教育,明文,1997初版。 雷文玫、黃舒芃,社會權入憲的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5.11。 雷文玫、黃舒芃,社會權入憲的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5.11。 趙榮台,生命聚寶盆,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5初版。 趙榮台譯,Soule, M. E.著,保育生物學—探討稀有性和多樣性得科學,國立編譯館,1997.7初版。 劉幸義主編,多元價值、寬容與法律—亞圖考夫曼教授紀念集,五南圖書,2004初版。 劉幸義等譯,Kaufmann著,法律哲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7初版。 鄭先祐譯,John Tuxill著,生活網線的遺失,脊椎動物的衰減和生物龐雜度的保育,綠科資訊有限公司—看守臺灣研究中心,1999.8初版。 鄭昆山著,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4二版。 錢永祥、孟祥森譯,Peter Singer著,動物解放,關懷生命協會,1996.7初版。 簡明龍著,孤芳自賞說保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1997.5初版。 顏聖紘、楊平世,保育類昆蟲(附CITES附錄物種)鑑識參考圖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初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一,蘇俊雄發行,1995.10初版。 顧忠華主編,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巨流,2001初版。 碩士論文: 李淑貞,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邱基峻,環境保護作為憲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7。 洪俐玲,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高志朋,刑法法益概念學說史初探:以德國學說為主,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7。 張清南,國際貿易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1。 許景堯,野生動物保育政策之保育效果研究—罰則、國際制裁與教育宣導之驗證,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弘宜,論市場機制於野生動物保育規範上之應用,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陳孟黎,從危險犯概念看我國環境刑法的現況與未來,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6。 陳俊偉,入罪化與除罪化—刑事立法政策之基本思維,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7。 陳淑櫻,環境刑法與刑法第一百九十條之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7。 劉雅玲,「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潘天蔚,因果關係及其證明—以環境犯罪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 鄭培滄,我國發展高科技政策之研究—Beck風險社會理論的觀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謝芙美,保育類野生動物管理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6。 研討會論文集: 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1999.3。 2000年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大會論文集,楊平世、蔡惠卿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2000.12。 2002年生物多樣性研習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2.10。 今日社會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師範大學,1993.12。 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書評論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2000.2。 生物多樣性保育訓練論文集,林曜松編,內政部營建屬編印,1999.6。 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林曜松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1998.12。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倫理教育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4.6。 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國科會,1983。 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出版,1992.11。 期刊論文: 王從恕,生命中心倫理學說概要,科學教育月刊第240期,2001.6。 王從恕,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學教育月刊第241期,2001.7。 王從恕,歐美兩地環境倫理發展過程之比較,科學教育月刊第242期,2001.9。 李佳玟,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3。 李茂生,動物權的概念與我國動物保護法的文化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2003.3。 周桂田,在地化風險之實踐與理論缺口—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2002.3。 周桂田,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2005.6。 周桂田,現代性與風險社會,臺灣社會學刊第21期,1998.10。 周桂田,獨大的科學理性與埋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2004.12。 高金桂,刑事政策上關於犯罪化與除罪化問題,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 陳仲嶙,動物保護的法律史觀察,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1.7。 彭國棟,IUCN 最新物種保育等級及其應用,自然保育季刊第13期,1998.3。 曾華璧,1970年代台灣資源保育主義之發展:以政府角色為主之研究,思與言第36卷第3期,1998.9。 黃榮堅,論危險故意,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3。 楊冠政,保育教育的目標及內涵,環境教育季刊第34期,1997.5。 楊冠政,尊重自然:泰勒的環境倫理學說及其應用,環境教育季刊第25期,1995。 楊冠政,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一)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環境教育季刊第28期,1996。 楊冠政,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二)人類中心主義,環境教育季刊第二十八期,1996。 廖啟正、周昌宏,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之影響,科學發展月刊第29卷第2期,2001.2。 鄭錫奇,食果蝠在熱帶森林扮演的角色—基石物種與種子傳播者,自然保育季刊第26期,1999.6。 蕭新煌,環境教育之評估:臺灣經驗,思與言第26卷第5期,1989。 賴俊祥,生物圈二號,發現月刊第45期,2000.5。 英文 書籍: Adams, W.M., Nature's place: conservation sites and countryside change, London : Allen & Unwin, 1986. Baydack, R.K., Campa III, H., and Haufler, J.B.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9. Bolen, E. G., and Robinson W. L., Wildlif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New Jersey, 2003. Czech, B. and Krausman, P.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 history, conservation biology, and public poli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Favre, D.S., Wildlife: cases, laws, and policy, Tarrytown, N.Y.: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1983. Fitter, R., Wildlife for man : how and why we should conserve our species, London: Collins, 1986. Gaston, K. J. and Spicer, J. I., Biodiversit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Malden, MA, USA: Blackwell Science, 1998. Klemm C.D., in collaboration with Clare Sh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Law: legal mechanisms for conserving species and ecosystems, Switzerland : 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1993. Kumar, H. D.,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Enfield, N.H.: Science, 1999. Leopold, A., A Sand County Almanac—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Loreau, M., Naeem, S. and Inchausti, P. (Ed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synthesis and perspective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Melchias, G.,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Enfield (NH), US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1. Miller, G.T.,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inciple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 13th ed.,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2004. Mitch, W. J. and Jorgensen, S. 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4. Odum, E. P. and Barret, G. W.,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USA: Thomson Brooks, 2005. Perlman, D. L. and Adelson. G., Biodiversity: exploring values and priorities in conservation, Malden, Mass.: Blackwell Science, 1997. Primack, R.B., A Primer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2004. Pullin, A.S., Conservation Biolog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Samways, M.J., Insect Diversity Conserv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Schulze, E. D. and Mooney, H. A. (Ed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4. Snape III, W.J., Biodiversity and the law,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6. Wilson, E. O., The diversity of life, New York: W.W. Norton, 1993. Yen, S.H. and Yang, P.H., Illustrated Identification Guide to Insects Protected by the CITES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Law of Taiwan, R.O.C., Taipei City: Council of Agriculture, 2001.; zh-TW;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501;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2501/1/ntu-95-R91a21053-1.pdf
-
9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譚德周, Tan, Ta-Chou
المساهمون: 王泰升,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وصف الملف: 4498792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一、專書(依著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二00一年七月初版第一刷。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八十四年十月四版三刷。 呂有文,《刑法各論》,七十五年十月修訂。 何尚先編,《清末民初中國法制現代化之研究第二輯刑法篇》,六十三年七月出版。 法務部編印,《刑法總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一)至(四))》,八十七年三月再版。 法務部編印,《刑法分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一)至(三))》,八十七年三月再版。 法務部印製,《行政院審查「中華民國刑法總則修正草案」暨「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會議資料彙編》,九十二年二月。 林山田,《刑法特論(下)》,七十九年九月再修訂三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二00二年十二月增訂八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二00四年一月增訂四版。 林山田、林東茂,《犯罪學》,八十八年八月增訂三版。 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二00二年十月增訂三版一刷。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編》,二00三年九月三版。 周冶平,《刑法各論》,五十七年九月十六日台初版。 周萬來,《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二00二年二月二版一刷。 修訂法律館編輯,《法律草案彙編》,十五年六月出版。 國史館編印,《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八十三年二月出版。 黃富源主持,《性侵害加害人之特質與犯罪手法之研究》,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計畫,八十八年五月十二日。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二00三年五月初版第一刷。 張永源主持,《性侵害犯罪型態與再犯危險性評估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九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張麗卿,《刑事法學與精神醫學之整合》,八十三年六月初版一刷。 陳樸生,《實用刑法》,六十八年十月五版(修訂)。 趙琛,《刑法分則實用(上冊)》,六十八年十月十三版。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上冊》,二000年九月三次增訂版第一次印刷。 蔡墩銘,《刑法各論》,七十五年二月修訂四版。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八十年十月七版。 韓忠謨,《刑法各論》,五十九年十月再版。 謝維仁,《強姦犯罪之本土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六年一月。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二00二年七月三版一刷。 蘇俊雄,《刑法總論Ⅲ》,八十九年四月初版。 二、期刊及書籍中之論文(依著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尤美女,〈性侵害案件改公訴罪,已是時候〉,《全國律師》一九九八年七月號。 王永炫,〈擴張刑法「性交罪」的用語定義是否會造成語意不清之虞?〉,《法務通訊》第一九四0期,八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王如玄,〈性侵害案件法律規範之修訂與過程〉,《律師雜誌》第二一二期,八十六年五月。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導論,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 王泰升,〈台灣歷史上的主權問題〉,載於氏著,《台灣法律史的建立》,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 王泰升,〈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1945-1949)〉,載於氏著,《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二00二年七月初版第一刷。 甘添貴,〈必要共犯與總則共犯規定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十期,一九九六年二月。 甘添貴,〈犯罪除罪化與刑事政策〉,載於《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八十七年十月初版一刷。 甘添貴,〈「妨害性自主罪」之評析與適用〉,載於司法院刑事廳編輯,《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七)》,八十九年六月出版。 甘添貴,〈強制性交罪之評析與適用〉,載於《刑事思潮之奔騰--韓忠謨教授紀念論文集》,二000年六月初版一刷。 甘添貴,〈性交、猥褻、調戲與性騷擾〉,載於《刑事法學新趨勢--Lothar Philipps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九十三年四月初版。 李茂生,〈論刑法修正草案第十條有關性交的定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六期,二00三年五月。 李聖傑,〈從性自主權思考刑法的性行為〉,《中原財經法學》第十期,二00三年六月。 吳坤山,〈刑法上妨害性自主罪章之評析〉,《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四卷第一期,八十九年二月。 林山田,〈論防制犯罪的對策〉,《輔仁法學》第九期,七十九年六月。 林山田,〈評刑法修正草案〉,載於氏著,《刑事法論叢(二)》,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 林山田,〈法事實研究--一個亟待加強的法學研究領域〉,載於氏著,《刑事法論叢(二)》,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 林山田,〈評一九九九年的刑法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林山田,〈刑法歷年來的修正與其評論〉,載於氏著,《刑法的革新》,二00一年八月初版一刷。 林山田,〈性與刑法--以強制性交罪的立法為例〉,載於氏著,《刑法的革新》,二00一年八月初版一刷。 林明傑,〈性罪犯之心理評估暨危險評估〉,《社區發展研究季刊》第八十八期,八十八年十二月。 林明傑、張晏綾、陳英明、沈勝昂,〈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之處遇--較佳方案及三個爭議方案〉,《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六期,二00三年五月。 林芳玫,〈彩色與無色:女性主義者多重身分的衝突與對話〉,《歷史月刊》二00三年九月號。 林東茂,〈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林鈺雄,〈強姦告訴乃論早該廢除〉,《現代法律》第一九0期,八十七年六月。 林鈺雄,〈保安處分與比例原則及從新從輕原則--評大法官釋字第四七一號解釋〉,載於氏著,《刑事法理論與實踐》,二00一年八月一版。 周煌智,〈性侵害加害人的特徵與治療策略〉,載於侯崇文主編,《二000年犯罪問題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第三五二頁。 周煌智,〈性侵害犯罪加害人鑑定與刑前治療實務〉,《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五卷第三期,九十年六月。 柯耀程,〈重刑化犯罪抗治構想的隱憂與省思〉,載於氏著,《變動中的刑法思想》,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 柯耀程,〈性侵害案件程序處理及犯罪人處遇--兼觀德國一九九八年及我國相關修法動向〉,載於氏著,《刑法的思與辯》,二00三年十二月初版第一刷。 高金桂,〈刑事政策上關於犯罪化與除罪化問題〉,《東海法學研究》第十期,八十五年三月。 高金桂,〈從刑事政策論刑法妨害性自主罪之立法變革〉,載於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發行,《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三)》,八十九年十一月出版。 黃昭元,〈國會改革五法簡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一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黃軍義,〈認知行為療法簡介--兼論強姦犯的治療(上)、(下)〉,《法務通訊》第一八一七期、第一八一八期,八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八十六年三月六日。 黃富源,〈強、輪姦被害人特質及其創傷理論之探討〉,載於司法院刑事廳編輯,《刑事法專題研究(十七)》,八十九年六月出版。 黃榮堅,〈犯罪的競合與結合〉,載於氏著,《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一九九六年三月一版二刷。 黃榮堅,〈論行為犯〉,載於氏著,《刑罰的極限》,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黃榮堅,〈刑法增修概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黃榮堅,〈刑法妨害風化罪章增修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黃榮堅,〈重刑化刑事政策之商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五期,二00三年四月。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罪與打擊錯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許玉秀,〈強吻非強制猥褻?--評釋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五0九二號起訴、八十九年度上字第三八四號上訴、九十一年度非字第一一八號非常上訴、八十九年度易字第一二六六號判決、八十九年度上訴字第三五六一號判決暨九十一年度台非字第一六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期,二00二年十一月。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之強制、乘機與利用權勢--何謂性自主?-兼評台北地院九一年度訴字第四六二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二期,二00三年一月。 許福生,〈強姦罪告訴乃論及其處理方式之檢討〉,《警學叢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八十三年九月。 許福生,〈強姦罪立法問題之探討〉,《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九期,八十七年九月。 許福生,〈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修正之評論〉,《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四卷第四期,八十九年八月。 張天一,〈引誘媒介性交或猥褻罪之問題探討--以性交易行為之可罰性為中心〉,《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七期,九十年七月。 張麗卿,〈假釋制度之回顧與展望〉,載於氏著,《探索刑法》,九十二年九月初版。 陳志龍,〈婚姻關係存續中夫對於妻為強制性交是否構成強姦罪(刑法第二二一條第一項)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一卷第六期,七十六年十二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載於氏著,《法益與刑事立法》,七十九年初版。 陳志龍,〈女性解放之法律絆腳石--論刑法第二二六條第二項強姦被害婦女羞忿自殺罪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九期,二000年四月。 陳志龍,〈性犯罪者排除於假釋之外?--就刑事制裁體系的基本觀念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六期,二00三年五月。 陳樸生,〈性犯罪之被害法益〉,《法令月刊》第三十二卷第三期,七十年三月。 楊士隆、鄭添成、陳英明,〈性犯罪者之處遇與矯治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六期,二00三年五月。 趙晞華,〈性罪犯強制治療制度之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四期,二00三年四月。 劉邦繡,〈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之性侵害犯罪新解--以一九九九年修正之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風化罪為論述〉,《律師雜誌》第二六七期,九十年十二月。 蔡碧玉,〈刑法部分修正條文重點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盧映潔,〈法律人的老調新彈--論重刑思考〉,載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四冊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論)》,二00二年一版。 三、報紙及政府公報(依刊物名稱筆畫順序排列) 《立法院公報》第五十八卷第六十五期,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五十八卷第八十五期,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五十八卷第八十九期,五十八年十二月六日。 《立法院公報》第五十八卷第九十二期,五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六期,六十一年一月十九日。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二卷第二十八期,六十二年四月十八日。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三卷第四十五期,六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五卷第九十七期,六十五年十二月四日。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八卷第八十期,七十八年十月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九卷第二十二期,七十九年三月十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九卷第一0四期,七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卷第二十五期,八十年三月二十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卷第三十三期,八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卷第四十三期,八十年五月二十九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卷第九十三期,八十年十一月二十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一卷第四十九期(上),八十一年六月十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一卷第五十七期,八十一年七月十五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二卷第十七期(上),八十二年四月三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二卷第五十五期,八十二年十月二十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二卷第六十四期,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四期(上),八十三年一月十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六期(上),八十三年一月十九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七期(上),八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八期,八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十七期(上),八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二十期,八十三年四月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三十二期,八十三年五月十四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四十三期(下),八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七十六期,八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四卷第三期(上),八十四年一月十一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四卷第四十六期(四),八十四年七月十九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五卷第五十四期(下),八十五年十一月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六卷第二期(上),八十六年一月八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六卷第五十五期(下),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七卷第十三期(上),八十七年四月四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七卷第二十七期,八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七卷第三十期,八十七年六月三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一期(上),八十八年一月二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五期(上),八十八年一月十六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六期(三),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八卷第十三期(上),八十八年四月七日。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六十九期(上),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司法院公報》第三十八卷第八期,八十五年八月。 《自由時報》,九十二年八月十九日。 《聯合報》,七十九年九月十三日。 《聯合報》,七十九年十一月三日。 《聯合報》,八十二年六月十六日。 《聯合報》,八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聯合報》,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聯合報》,八十三年一月十日。 《聯合報》,八十三年一月十九日。 《聯合報》,八十三年四月一日。 《聯合報》,八十三年九月一日。 《聯合報》,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聯合報》,八十五年十二月四日。 《聯合報》,八十五年十二月六日。 《聯合報》,八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聯合報》,八十六年一月二日。 《聯合報》,八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聯合報》,八十八年一月十六日。 《聯合報》,八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聯合報》,九十三年四月六日。 《聯合晚報》,八十二年三月十三日。 《聯合晚報》,八十三年一月九日。 《聯合晚報》,八十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聯合晚報》,八十六年一月一日。 《聯合晚報》,八十六年二月一日。 《聯合晚報》,八十八年一月十六日。 《總統府公報》第二一二六號,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總統府公報》第五八二七期,八十三年一月二十八日。 《總統府公報》第六一三四期,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總統府公報》第六二五六期,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總統府公報》第六二七0號,八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zh-TW;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553;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2553/1/ntu-93-R87321004-1.pdf
-
10
المؤلفون: 許志雄
المساهمون: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立法事實, 司法審查, 憲法訴訟, 文獻分析, Legislative fact, Judicial review, 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 Literature analysis
وصف الملف: 351803 bytes; 4667 bytes; application/pdf; text/plain
Relation: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421;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bitstream/987654321/6421/1/882414H032003.pdf
-
11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宋恩同, Sung, En 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