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20 نتائج من 29 نتيجة بحث عن '"李静美"',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48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2. 2
    Dissertation/ Thesis
  3. 3
    Dissertation/ Thesis
  4. 4
    Dissertation/ Thesis
  5. 5
    Dissertation/ Thesis
  6. 6
    Report

    المؤلفون: 刘嘉, 姚文秀, 李静美, 王发民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流率, 风洞试验

    Relation: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刘嘉,姚文秀,李静美,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测热试验研究[J].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4,18(1):29-32,37.;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41906

  7. 7
    Report

    المؤلفون: 李静美, 邓素卿, 胡金铭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涡轮叶栅, 激光差分子涉仪, 密度场

    Relation: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李静美,邓素卿,胡金铭. 跨声速涡轮平面叶栅密度场的测量[J].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7,11(1):20.;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35316

  8. 8
    Report
  9. 9
    Report

    المؤلفون: 张瑜, 李静美, 余申, 秦俭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跨声速流, 激波边界层干扰, 被动控制

    Relation: 工程热物理学报; 张瑜,李静美,余申,等. 园弧翼型表面激波边界层干扰被动控制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16(3):300.;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35540

  10. 10
    Report

    المؤلفون: 张瑜, 李静美, 秦俭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跨声速流, 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被动控制

    Relation: 力学学报; 张瑜,李静美,秦俭. 跨声速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被动控制[J]. 力学学报,1995,27(5):523.;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35312

  11. 11
    Report

    المؤلفون: 李静美, 赵润民, 翟曼玲, 杨雅贤, 宋政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shock tube, Shock tubes, 激波管

    Relation: 空气动力学学报; 李静美,赵润民,翟曼玲,等. 格栅下游湍流特性的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3,11(4):440.;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35606

  12. 12

    المؤلفون: 靜美, Li, Jing-Mei

    المساهمون: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薛雅慈

    وصف الملف: 144 bytes; text/html

    Rel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2010)。「全面提升學習」──歐巴馬推教改。2010年3月14日國際新聞A2版。 天下雜誌(2013年11月)。十二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取自 http:// 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089 王韻齡、張瀞文(2014)。12年國教的下一步:比高分低就更重要的3件事。親子天下,58。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9579-12年國教的下一步:比高分低就更重要的3件事/?page=5 江哲慰(2015)。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嘉義入學制度現況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 何京(2006)。德國的義務教育。陜西教育,7,14-15。 吳育偉(2002)。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 吳清山(2003)。K-12年國民教育議題面面觀。人間福報,2003年5月11日教育論壇版。 吳鼎(1974)。國民教育。台北市:正中書局。 丹(2006)。二戰後美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北師範大學,吉林省。 楠(2012)。德國義務教育法制變遷歷程探究。安康學院學報,24卷2期,119-122。 周麗華(2006)。德國基礎教育的改革理念與行動策略-解讀德國教育論壇。比較教育研究,12,6-10。 林素杏(2013)。招生策略對國中生選校考量之探討-以嘉義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所,嘉義。 金勇鋒、張美善(2011),中德美三國義務教育的比較研究,考試周刊,77,18-19。 奇摩新聞(2015)。看準未來趨勢,職涯規畫免驚。取自http://tw.news.yahoo.com/看準未來趨勢-職涯規畫免驚-090002989.html 洪仁進(2010)。反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背景、名稱與文本之探究。台灣教育,662,10-17。 徐怡、張小娟(2014)。影響國小學童家長選校就讀之因素分析。數據分析,9卷1期,93-120。 涂富華(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教研究所,台南。 秦夢群、莊玉鈴(201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662,2-9。 張永福(2005)。影響投一區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南投。 張芳全(2007)。延長國教的爭議與實際。台灣教育,645,2-13。 張芳全(2012)。延長國教的意見分析:一個模式的檢定。國民教育,53卷1期,64-74。 張偉志(2014)。臺中市公立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認知、認同與政策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台中。 張梅英(2014)。台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理念認同與關注階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教育宣導網站。取自http://12basic.edu.tw/index.php 教育部104年國中適性入學網站(2015)。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0日,取自:http://adapt.k12ea.gov.tw/guidance/list.php?no=2&f=6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依據。檢索日期:2015年9月9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2 教育部統計處(2014)。103-118學年各教育階段學生人數變化趨勢推估結果。教育統計簡訊第7號。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3~118學年各教育階段學生人數變化趨勢推估結果.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4)。103學年高中職新生就近入學概況。教育統計簡訊第14號。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高中職新生就近入學概況.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5)。103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概況。教育統計簡訊第26號。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103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概況.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5)。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ebook/International_Comparison/2015/i2015.pdf 梁福鎮(2004)。改革教育學-起源、內涵與問題探究。台北:五南圖書。 許淑貞(2011)。台北縣新莊區國民中學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台北。 許麗仙(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影響國中生擇校之因素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彰化。 郭余歡(2009)。中美義務教育制度發展史比較。教育與教學研究,3,20-22。 郭盈伶(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陳玉珠(2007)。國中生升學擇校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陳伯璋(2003)。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理論基礎及比較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的期末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陳彥樺(2008)。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屏東。 陳淑丹(2001)。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目標達成及其對國中學生選校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台北。 陳盛賢(2008)。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惠敏(2010)。美國《沒有孩子落後法》之評析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育之啟示-批判教學論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 陳雅慧(2015)。「明日學校」的3個關鍵字。親子天下,67。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5976-「明日學校」的3個關鍵字/?page=1 陳聰吉(2002),高雄市國中生選填志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高雄。 傅振宇(2012)。臺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之認同及相關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彭寶樹(2013)。美國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歐巴馬《教育藍圖:經濟永續之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鑑研究所,台北。 曾大千(2014)。從國民基本教育之法律概念論十二年國教法制之應有內涵。市北教育專刊,48,65-82。 黃郁倫(2011)。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的導入及實行。教師天地,171,39-42。 黃雅琤(2005),國中畢業生因應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升學選擇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廉雅婷(2011)。國民中學教師與學生對十二年國教政策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階法律暨管理研究所,高雄。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馥綺(2012)。台中市私立國民小學家長選校決策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所,台中。 溫玲玉(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高職影響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134,16-27。 葉碧雲(2015)。新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台北。 賓靜蓀(2006)。整天還不夠。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inter/GermanyList.asp 劉淑慧、林怡青(2002)。國三學生選擇甄選入學學校之抉擇歷程與其影響因素。中華輔導學報,1,71-124。 劉黎(2009)。德意志宗教改革對德國深遠影響的分析。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0,72-73。 劉瀟璘(2015)。德國中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策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5,34-39。 鄧萃英 (1964)。義務教育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 蕭富元(2011)。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天下雜誌,384。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2870 賴欣妍(2015)。共同學區家長選校過程之探討-以台中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花蓮。 閻建璋(2011)。發達國家義務教育年限演變及其對我國的政策啟示。現代教育論壇,179,76-79。 薛雅慈(2013)。加拿大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規劃之探究。載於黃政傑(主編),十二年國教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與方向的期許。 謝秀青(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認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謝斐敦(2003)。德國與臺灣教育分流制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南投。 鍾國源(2009)。多元升學制度下高雄市國中畢業生升學選擇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 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44,85-97。 簡麗卿(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 羅媛琦(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 蘇岱崙(2013年11月)。專訪林書豪母親:愛與陪伴,教出林書豪。親子天下雜誌,51。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3819-專訪林書豪:愛與陪伴+教出林書豪/ 二、英文部分 Frechtling, J. A., & Frankel, S. M., A Survey of Montgomery County Parents Who Transferred Their Childre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1980-81. Montreal: 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s, Rockville, MD. Dept. of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1982. Williams, M. F., Hancher, K. S., & Hunter, A., Parents and school choice: Ahousehold survey,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1983. Maddaus, J., "The politics of parental choice, In P. F. First (Eds) ", Educational policy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 (pp. 29-37),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1992. West, A., "Choosing schools-The consumer''s perspetive", In M. J. Halstead(Ed.), Parental Choice and Education, London: Kogan, 1994. Goldring, E.B., & Phillips, K. J. R., "Parental preferences and parent choices: the public-private decision about school choice",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3(3) , 2008, pp.209-230. Ying- Li Chen, Liwei Hsu and Yi Hsu,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 stakeholders’ decision for choosing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Research, 3(10), 2011, pp.138-144. Lam, Y. L. J. (1982).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plans of the indeterminant high school graduat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2), 213-229. Rossetti, R. (1991).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not to enroll at the Vanguard Joint Vocational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4357) Hodgson, A. & Spours, K.(1997). From the 1991 White Paper to the Dearing Report: A Conceptual and Historical Framework for the 1990s. In A. Hodgson & K. Spours(Eds.), Dearing and Beyond: 14-19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and systems(pp.4-24). London: Kogan Page.; U0002-2306201601583400;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1625;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111625/1/index.html

  13. 13
  14. 14

    المؤلفون: 姚文秀, 杨耀栋, 张陈安, 李静美

    Relation: 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进展; 姚文秀,杨耀栋,张陈安,等. 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偏心载荷测量系统的方案研究[C]. 见:LHD2012夏季学术研讨会. 吉林延吉. 2012;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47981

  15. 15
  16. 16
    Dissertation/ Thesis
  17. 17

    المؤلفون: 李静美, 吴鹰, 胡金铭, 杨彬, 方治家

    Relation: 李静美,吴鹰,胡金铭,等. 高温涡轮气冷叶片传热及瞬态实验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21788

  18. 18

    Relation: 李静美,吴鹰,胡金铭,等. 高温涡轮气冷叶片传热及瞬态实验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7.;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21804

  19. 19
    Report
  20. 20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