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20 نتائج من 66 نتيجة بحث عن '"書目療法"',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0.60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吳慈慧, Wu, Cih-Huey

    المساهمون: 邱炯友, Chiu, Jeong-Yeou

    وصف الملف: 4197528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教育部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臺灣)。檢索於2024年5月29日,https://eteacher.edu.tw/Archive.aspx?id=4024。 FUN心當專輔。「帶團指南─如何評估團體成效?」。檢索於2024年4月13日,https://www.tc-fun.com/effectiveness/。 Marie-Louise von Franz。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徐碧貞譯。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16。 Mary Hynes-Berry。兒童文學的啟發式教學:運用圖畫書引導提問。葉嘉青編譯。新北市:心理出版社,2016。 于美真。「大學圖書館設置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專區之個案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9。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ywzf6w。 大雁出版社。「格林童話: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小孩的53篇雋永童話」。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5065。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協會簡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檢索於2024年5月18日,https://www.mhat.org.tw/f2cont.aspx?id=a2GSpnDbruI=。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緣起與願景,心閱讀共創韌性新世代」。中華心理衛生協會。2019年修訂。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https://mhliteracy.mhat.org.tw/about/origin-and-vision/。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選書原則」。心閱讀。檢索於2023年10月4日,https://mhliteracy.mhat.org.tw/mhliteracy-books/principle/。 王心怡。「應用繪本讀書治療於國小學童關係霸凌預防輔導方案之行動研究-以社會能力發展模式為本」。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2019。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wxsgk3。 王姿元。「高中職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2。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69u4sf。 王竣民。「南台灣國三學生對於青少年文學閱讀方案在英文閱讀、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發展之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18。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638tex。 王萬清。讀書治療。臺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 王蓉、書浩洋。「接受式音樂療法解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索」。廣西教育(中等教育),第八期(2019):97-99。檢索於2024年3月14日,https://ncc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CCU_INST/egq20k/cdi_wanfang_journals_gxjy_b201908044。 王慧娟。「運用療癒繪本進行書目療法對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2019。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da7cs9。 王麗斐主編。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第二版。臺北市:教育部,2020年。 台大月光心理社(代表:沈伯郡、鄭澈)。「好情緒和壞情緒?─腦筋急轉彎:用心理學說故事與知識(2)情緒篇」。泛科學。2015年9月3日。檢索於2023年9月10日,https://pansci.asia/archives/84555。 布魯諾‧貝特罕(Bruno Bettelheim)。童話的魅力。王翎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2017。 白君郁。「運用繪本教學促進國小一年級新生生活適應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2019。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htgneu。 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Guillermo del Toro's Pinocchio)。吉勒摩·戴托羅和馬克·古斯塔夫森執導。Netflix Animation、百代電影公司、吉姆·亨森公司、ShadowMachine、Double Dare You Productions、Necropia Entertainment,2022。140分鐘。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https://www.netflix.com/search?q=%E7%9A%AE%E8%AB%BE%E4%B8%98&jbv=80218455。 安徒生(Andersen,Hans Christian)。最真誠的安徒生童話:轉化與蛻變。李建興譯。新北市:木馬文化,2013。 寺田真理子。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透過7個選書練習,釋放每個過度努力的你!。黃詩婷譯。臺北市:墨刻出版,2021年。 朱貞歷。「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經驗與全人健康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2015。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9yyqw7。 江瑋珉。「發展性書目療法應用於國中中輟高關懷學生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中資源式中介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7。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9req8t。 米爾茲(Geoffrey E. Mills)。行動研究法。蔡美華譯。臺北市:學富文化,2003。 何家芳。「運用圖畫書融入幼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2020。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5yveaz。 吳侑純。「國小學童參與繪本成長團體對情緒調整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2021。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35mq9c。 吳東彥。「《拇指姑娘》的童話分析:從心靈禁錮走向心靈自由」。輔導季刊第54卷第1期(2018):頁40-48。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吳東彥。「重讀《木偶奇遇記》:讓長鼻子的小木偶帶著我們找回死寂的心靈」。蛹恆放映室部落格。2020年8月9日。檢索於2024年3月13日,https://www.morph.com.tw/post/about-pinocchio/。 吳美瑤。「全球視野、在地理解:臺灣偏鄉教育的難題與未來」。教育脈動第19期(2019):1-6。檢索於2024年2月24日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吳善揮。「以蘇打綠歌曲提升青少年的挫折復原力─兼論香港公共圖書館向青年讀者提供相關服務之建議」。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4卷1期(2017):79-106。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呂旭亞。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17。 李宜玲。「資優女高中生之情緒療癒研究−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3。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yrhns3。 李儀婷。薩提爾的故事溝通:陪孩子練習愛,在愛中成長。臺北市:遠流文化,2022。 沈惠芳。「不要小看童話─童話在教學上的應用」。在認識童話。林文寶編。臺北市:天衛文化,1998。 周士茹。「成人繪本對成年初期族群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幾米繪本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8。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9ttsvz。 周佳蓉。「線上多媒體自助失眠管理課程之療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2015。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478ef2。 林文寶等著。認識童話。臺北市:天衛文化,1998。 林守為編著。兒童文學。臺北市:五南,1988。 林良。小東西的趣味。臺北市:國語日報,2012。 林宜錦。「發展性互動式書目療法團體方案及其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2021。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8z9r9n。 林韋辰。「採用閱讀治療導向青少年文學教學以促進EFL學生同儕關係及提升閱讀理解」。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13。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fjcj89。 河合隼雄。閱讀孩子的書。林暉鈞譯。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17。 邱炯友。聖經書目療法:圖書館的喜樂良藥。臺北市:果子常存,2023。 邱音潔。「繪本教學影響國小四年級學生情緒智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17。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ake7ty 。 金門縣政府。「尊重專業、落實法治 期許國教不斷進步」。金門縣政府。2022年9月4日。檢索於2022年9月25日,https://www.kinmen.gov.tw/News_Content2.aspx?n=98E3CA7358C89100&sms=BF7D6D478B935644&s=4DC32F9C39EBDE48&Create=1。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八達樓子」。金門縣政府。2023年11月24日。檢索於2024年4月5日,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ttraction/534。 姜驊峰。「繪本應用於國小中年級情緒困擾小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2014。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k3sby2。 施常花。「童話在心理教育輔導上的應用」。在認識童話。林文寶編。臺北市:天衛文化,1998。 柯爾茲(Robert Coles)。故事的呼喚。吳慧貞譯。臺北市:遠流,2001。 范芝熏。「閱讀與意義治療之實踐研究─以《六祖壇經》為示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21。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gjc2yw。 孫聖昕。「繪本對高中職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遭遇自我認同情緒困擾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3wm778 。 孫聖芸。「繪本的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2021。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bf5epq。 徐西森。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第二版。臺北市:心理,2011。 書合瑩。「繪本閱讀活動介入對發展遲緩幼兒注意力表現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2019。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7sc84y。 海苔熊。「海苔熊心理話:《勇敢的小裁縫》面對心中恐懼的巨,一個小步驟就能累積勇氣」。Medium。2021年3月9日。檢索於2024年3月10日,https://haitaibear.medium.com/海苔熊心理話-勇敢的小裁縫-陷入低潮-如何重新建立自信-1cfc9a3d0e0b。 翁煌德。「木偶奇遇記有多經典?每個大師都要拍一部皮諾丘」。OpenBook閱讀通。檢索於2024年4月5日,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7397。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回味經典書展」。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https://event.nlpi.edu.tw/HRreading2023/Page/11。 張芷昀。「歌曲和音樂激發催產素療癒人心效果佳」。Yahoo新聞健康醫療網。2016年4月3日更新。檢索於2024年3月14日,https://ynews.page.link/ovFW。 張家銘。「自助、助人、求助 降低青少年自殺率」。聯合報。2021年9月13日,D4版。檢索於2024年3月25日,聯合知識庫。 張益勤。「解碼兒少情緒風暴」。親子天下雜誌118期。2021年5月1日,66-74。檢索於2024年2月23日,https://new.cwk.com.tw/article.php?db=parenting&id=7709&flag=1。 張婕妤。「愉悅閱讀過程中的正面情緒─以臺灣女性閱讀BL作品所得之「療癒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hbkt36。 張曼娟。張曼娟讀王爾德。臺北市:麥田出版。2021。 張淑慧。「逆境創傷 莫忽視兒少心理」。聯合報。2021年7月8日。第A12版。檢索於2024年2月23日,聯合知識庫。 張閔淳、陳慧娟。「青少年童年逆境經驗之探究及校園創傷知情實踐」。中等教育第72卷第3期(2021):81-101。檢索於2024年2月24日,doi:10.6249/SE.202109_72(3).0023‧ 張鳳琴等。正向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指引。臺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21。檢索於2022年4月20日,https://hps.hphe.ntnu.edu.tw/resource/brief/download/id-98。 張燕。「永恒的“皮諾喬”魅力──再讀童話經典《木偶奇遇記》」。浙江師苑大學學報4期 (1999):80–83。檢索於2024年4月20日,https://ncc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CCU_INST/egq20k/cdi_chongqing_primary_1002362815。 張韻祥。「融入書目療法的IBDP中文A語言與文學課程提問設計—以白先勇《孽子》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2022。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26x732。 教育百科。見詞條「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檢索於2024年4月6日,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8%89%BE%E7%91%9E%E5%85%8B%E6%A3%AE(E._Erikson)%E4%BA%BA%E6%A0%BC%E7%99%BC%E5%B1%95%E8%AB%96。 教育部。「疫情期間輔導不中斷,教育部發布『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2021年7月1日。檢索於2024年2月23日,https://www.guide.edu.tw/latest-posts/other/372f1791-5f95-415d-9a07-c04e4c9e52c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第六版,見詞條「童話」,檢索於2023年9月30日,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5883&q=1&word=%E7%AB%A5%E8%A9%B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灣)。「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檢索於2024年4月5日,https://www.k12ea.gov.tw/Tw/Station/AffairDetail?filter=63F293A9-0155-41A3-97B7-46E43E4685FE&id=7bd2da50-bd97-41b0-9fdb-7e9ab04ba735。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第三版,見詞條「療癒」,檢索於2024年3月30日,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5241&la=0&powerMode=0。 梅慧敏。「我是小○○~ 探討繪本故事對弱勢兒童情緒障礙改善成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2013。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urq47a。 許佩婷、陳學志。「OECD對COVID-19疫情之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與啟示」。學生事務與輔導60卷第4期(2022年3月):1-6。檢索於2024年2月23日,doi:10.6506/SAGC.202203_60(4).0001。 許建崑。「古典童話的閱讀策略」。在認識童話。林文寶編。臺北市:天衛文化,1998。 許嘉琪。「讀書治療團體對情緒困擾國小學童情緒智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2019。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736whu。 郭千蜜、潘莉娟。「高雄市立圖書館推廣書目療法服務之實務初探」。公共圖書館研究第10期(2019):104-119。檢索於2024年2月25日,https://www.nlpi.edu.tw/FileDownLoad/LibraryPublication/20191129174332709763071.pdf。 陳佳幼。「書目療法成效評估研究:以金門縣之國中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22。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v2295e。 陳姣伶。「【教育心裡話】親子陪讀的技巧與迷思」。國語週報。檢索於2024年4月15日,https://www.mwm.com.tw/syy0128-004.php 陳倩兒。「《聖經》對基督徒之情緒療癒效用探析-以臺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6。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7822vg。 陳家雯、謝宛曄。「當童話與心理劇相遇」。台灣心理劇學會。檢索於2024年4月1日,https://www.taptaiwan.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751&index=9。 陳書梅。「2011-2020臺灣圖書資訊學領域之書目療法研究探析」。在圖書資訊學研究:回顧與前瞻2.0。臺北市:元華文創,2021。 陳書梅。「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20期(2008)。檢索於2022年10月17日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陳書梅。兒童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2008。 陳書梅。從孤寂到恬適:樂齡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旺文社。2018。 陳書梅。從神遇到淡定:大學生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陳書梅。從迷惘到堅定:中學生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旺文社,2018。 陳書梅。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指引。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22。 陳書梅。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透過7個選書練習,釋放每個過度努力的你!之推薦序,寺田真理子著;黃詩婷譯。臺北市:墨刻出版社,2022。 陳絹諺。「於繪本療癒中親職化兒童心理轉變歷程之探索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7。https://hdl.handle.net/11296/28672a。 雪登‧凱許登(Sheldon Cashdan)。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李淑珺譯。臺北市:張老師,2001。 博客來。「格林童話: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小孩的53篇雋永童話」。檢索於2024年4月12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5065。 博客來。「情緒療癒卡」。檢索於2024年4月6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537。 博客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檢索於2024年2月26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4794。 菲利浦‧普曼(Philip pullman)。格林童話: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小孩的53篇雋永童話。柯惠琮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2015。 鈕文英。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2020。 黃士軒。「影視作品的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臺北市之男性街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gmn738 。 黃淑貞。「以友誼為主之英文短篇故事學習對高中生閱讀治療及英文閱讀表現之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14。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5pxmec。 黃淑華。「少年維特的煩惱─看不見的青少年憂鬱症」。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檢索於2024年3月25日,https://www.depression.org.tw/communication/info.asp?/135.html。 黃莉珊。「教保人員情緒困擾運用書目療法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2021。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vk43y5。 黃凱薇。「繪本小團體輔導對提升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2014。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n4vwpu。 黃聖芬。「1916-2017書目療法期刊文獻資訊計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8。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nz377f。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詠蓁改寫。快樂王子與王爾德童話。臺北市:三采文化,2016。 楊予澤。「經典文學作品《小王子》對輔仁大學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2022。https://hdl.handle.net/11296/9kss99。 葉宜娟。「學校圖書館推展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以「心閱讀」計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22。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pbhsxr。 趙于菁。「運用兒童故事引導藝術創作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2014。https://hdl.handle.net/11296/28jp9r。 劉家媛。「繪本班級輔導對國小五年級兒童自我概念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17。檢索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7j4q76。 劉漢坤。「運用繪本實施於國小高風險家庭兒童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2018。https://hdl.handle.net/11296/uw55sq。 劉馥綿。「《小黑,別擔心!》兒童情緒性焦慮之繪本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2021。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3m65f2。 樂由音樂治療及發展中心。「什麼是音樂治療?」。檢索於2024年3月17日,https://www.thanks2music.com/mtexplained。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莫林‧雷斯克(Molyn Leszcz)。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第六版。謝珮玲等譯。臺北市:心靈工坊,2024。 歐蓓縈。「繪本療育提升特殊需求幼兒學校生活適應能力之成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2013。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52m37m。 滕玉英。「讀懂孩子,做適合的教育—讀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有感」。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第八期 (2020):76–77。2024年3月12日檢索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蔡宜軒。「敘事取向繪本輔導團體對國小情緒困擾兒童之介入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2019。https://hdl.handle.net/11296/ebcn83。 蔡承妤。「運用視覺文本多元閱讀活動提升國小學生自我認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2022。https://hdl.handle.net/11296/k4gz9p。 蔡欣融。「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應用—以鹿野鄉立圖書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2020。https://hdl.handle.net/11296/44nay6。 蔡毅樺。「探析國小專任輔導教師視框之繪本治療應用」。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20。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bbjf6h。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110 年度『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臺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檢索於2023年11月22日,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57&pid=16037。 鄭玉雨。「透過閱讀與讀書治療方式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2013。https://hdl.handle.net/11296/8q26y3。 鄭婉君。「情緒調節英文閱讀方案提升國中生情緒調節能力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5。檢索於2023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fb9k4e 。 鄭翔鴻、陳澤恩。「阿德勒取向團體諮商之療效探討」。諮商與輔導第418期(2020):15-19。2024年3月12日。2024年3月12日檢索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鄭逸寧。「電影媒材應用在敘事諮商團體:以成年前期學生失戀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2016。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4km5yd。 賴怡君。「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2016。https://hdl.handle.net/11296/t66a7q 。 賴潔。「真相思考繪本對於國中生情緒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8。https://hdl.handle.net/11296/sbe58j 。 聯合國。「論COVID-19青少年的危機和心理健康」。檢索於2024年2月23日,https://www.un.org/zh/166753。 謝惠合。「國小資源班教師使用繪本增進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之現況與影響因素」。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9。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yx2h43。 謝燕惠。「讀書治療法對父母離婚新住民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2016。https://hdl.handle.net/11296/4je5fb。 聶吟芳。「小說閱讀對國中生社會焦慮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2014。https://hdl.handle.net/11296/m62jau。 蘇信如。「小清新.大暖流:蘇打綠音樂的療癒性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學系,2017。檢索於2024年3月27日,https://hdl.handle.net/11296/78jm6w。 蘇品嘉。「存在主義:幫助個案從人生四大終極議題找到意義」。關鍵評論。檢索於2024年4月13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378。 Adeyeye, Sophia, and Opeyemi Oboh. “Ensuring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hildren through Bibliotherap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7, no. 1 (2022): 56–65. Accessed February 23,2024, doi:https://doi.org/10.23974/ijol.2022.vol7.1.228.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Bibliotherapy,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December 17, 2012. Accessed October 17, 2022, http://www.ala.org/tools/atoz/bibliotherapy.(Document ID: 5c057e6a-0cfe-2e64-7d10-96ae5f18b6ff). Banas, Jennifer R, Julia A Valley, Amina Chaudhri, and Sarah Gershon. “The Psychosocial Benefits of Biblioguidance Book Clubs.”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4). Accessed March 31, 2024, DOI:10.1111/josh.13428. Cleave, Chris. “Reading the Asclepieion: Bibliotherapy as a Practice Integrating Ancient Modes of Heal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World Congress of Existential Therapy, Athens, May 2023.” Existential Analysis 34, no. 2 (2023): 284-286. Accessed March 31,2024, https://search-ebscohost-com.proxyone.lib.nccu.edu.tw:8443/login.aspx?direct=true&db=a9h&AN=169175008&lang=zh-tw&site=ehost-live. Cortijo Ocaäna, Antonio., Vicent Martines, and Veronica. Orazi. Managing Pandemic Isolation with Literature as Therapy , Pennsylvania: IGI Global, 2023. Accessed March 31,2024, https://doi-org.proxyone.lib.nccu.edu.tw:8443/10.4018/978-1-6684-4735-2. Davis, Philip, Rhiannon Corcoran, Josie Billington, and Arthur Frank. “Editorial: Reading,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in Ac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2023): 1-5. Accessed February 28,2024,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1068030. Doll, Beth, and Carol Ann Doll. Bibliotherapy with Young People: Librarian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Working Together. Englewood, Colorado: Libraries Unlimited, 1997. Landmark School Outreach.“ Chall’s Stages of reading.” A Blog for Busy Teachers-FREE LANGUAGE-BASED TEACHING STRATEGIES. Accessed April 15, 2024, https://www.landmarkoutreach.org/wp-content/uploads/Challs-Stages-of-Reading-Development.pdf. Malhi, Prahbhjot, and Bhavneet Bharti. “Healing with Storybooks: Using Bibliotherapy to Help Children Cope with Death.” Ind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 for Social Psychiatry 39, no. 3 (2023): 298–300. Accessed March 31,2024, DOI:10.4103/ijsp.ijsp_76_21. McCaffrey, Megan.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 Bibliography to Foster Discussions and Reassure Children.” Children & Libraries 19, no. 3 (2021): 21–27. Accessed February 24, 2024, doi:https://doi.org/10.5860/cal.19.3.22">10.5860/cal.19.3.22. McNicol, Sarah, and Liz Brewster, eds. Bibliotherapy. London: Facet Publishing, 2018. Mendoza, Krystyne, and Loretta Bradley. “Using Storytelling for Counseling With Children Who Have Experienced Trauma.”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43, no. 1 (2021): 1–18. Accessed April 20, 2024, https://doi.org/10.17744/mehc.43.1.01. Pulimeno, Manuela, Prisco Piscitelli, and Salvatore Colazzo.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Promote Students’ Glob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Health Promotion Perspectives 10, no. 1 (2020): 13–23. Accessed April 4, 2024, doi:https://doi.org/10.15171/hpp.2020.05. Roemhild, Juliane, and Melinda Turner. “Reading in Uncertain Times: Shared Reading for Eudaimonic Wellbeing.” M/C Journal 26, no. 4 (2023). Accessed April 20, 2024, https://doi.org/10.5204/mcj.2983. Shamsuddin, Heidi, and Eda Suhana Sharudin. “The Magical Healing Powers of Folktales: Strategies for Survival in Selected Malaysian Folktales.” Bookbird 60, no. 2 (2022): 15–25. Accessed April 20, 2024, doi:https://doi.org/10.1353/bkb.2022.0022. Shrodes, Caroline. “Bibliotherapy.” The Reading Teacher 9, no. 1 (1955): 24–29. Accessed October 17,2022, https://www.jstor.org/stable/20196879. Sullivan, Amie K, and Harold R Strang. “Bibliotherapy in the Classroom.” Childhood Education 79, no. 2 (2002): 74-78. Accessed February 24,2024, https://proxyone.lib.nccu.edu.tw/login?url=https://www.proquest.com/scholarly-journals/bibliotherapy-classroom/docview/210384283/se-2?accountid=10067. Tijms, Jurgen, Mirthe A. Stoop, and Jody N. Polleck. “Bibliotherapeutic Book Club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Reading Skills and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ies in Low SES Community‐based High School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41, no. 3 (2018): 525–545. Accessed April 20, 2024, https://doi.org/10.1111/1467-9817.12123. Tukhareli, Natalia. Healing through Books: The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Bibliotherapy. Lewiston: The Edwin Mellen Press, 2014.; G0110913021;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031;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52031/1/302101.pdf

  2. 2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張亭, Ting Chang, Chang, Ting

    المساهمون: 邱炯友, Chiu, Jeong-Yeou

    وصف الملف: 3798049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一、圖書 Doll Beth, Doll Carol. Bibliotherapy with Young People. Westport: Libraries Unlimited, 1997. Jones, Eileen H. Bibliotherapy for Bereaved Children. United Kingdom: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01. Suvilehto, Pirjo., Kelli Jo Kerry-Moran and Juli-Anna Aerila. “Supporting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Growth Through Developmental Bibliotherapy.” In Story in Children’s Lives: Contributions of the Narrative Mode to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Literacy, and Learning. Educating the Young Child, edited by K. J. Kerry-Moran and JA. Aerila, 299-314. Cham: Springer, 2019. 王雪梅、王雪琴。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臺北市:維德文化,2004年。 王萬清。讀書治療。臺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年。 伊莉莎白・溫瑟若(Elizabeth Winthrop)。葛莉兒的聖誕襪。劉清彥譯。臺北市:道聲,2007年。 吳淑玲。繪本與幼兒心理輔導。臺北市:五南,2001年。 邱炯友。聖經書目療法:圖書館的喜樂良藥。臺北市:道聲,2023年。 翁真聯。瓦器裡的寶貝。臺北市:日日學文化,2022年。 陳書梅。兒童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雲彩——舊約人物。臺北市:臺灣福音書房,2012年。 二、碩博論文 丁郁芬。成人聖經閱讀及參與教會團契對其生命意義與死亡態度之個案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2009年。 尤慧美。以親子共讀進行情緒困擾兒童的情緒教育之探究。臺南市:臺南大學,2017年。 王慧娟。運用療癒繪本進行書目療法對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新竹市:中華大學,2019年。 王燦昇。《聖經》中生命教育意涵之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2017年。 呂欣茹。讀書治療對父母離異兒童情緒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2007年。 周慧美。以聖經經文融入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2017年。 林沛玲。以聖經為基礎之感恩課程,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2008年。 林凱沁。聖經寬恕觀對結構派家族治療法之意義。桃園市:中原大學,2009年。 林道修。喪親兒童接受讀書治療之悲傷反應及因應行為改變歷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2005年。 林嘉璇。繪本教學改善國小中年級學童霸凌行為之行動研究。臺東縣:臺東大學,2013年。 邱音潔。繪本教學影響國小四年級學生情緒智力之行動研究。嘉義縣:中正大學,2017年。 邱麗香。讀書治療方案對國小單親兒童自我概念與多元智能之影響。嘉義縣:中正大學,2006年。 胥弘道。以聖經為基礎之良善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影響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2008年。 張阿敏。品格教育之節制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2010年。 梅慧敏。我是小○○~ 探討繪本故事對弱勢兒童情緒障礙改善成效。花蓮縣: 東華大學,2013年。 許嘉琪。讀書治療團體對情緒困擾國小學童情緒智力之影響。嘉義市:嘉義大學,2009年。 陳怡玲。讀書治療對增進幼兒人際關係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2006年。 陳倩兒。《聖經》對基督徒之情緒療癒效用探析——以臺大學生為例。臺北市:臺灣大學,2016年。 陳智蕾。新約聖經德行觀及其品格教育蘊義─以耶穌的教導為例。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2005年。 陳維如。應用以繪本為主的讀書治療於父母離異兒童之個別諮商研究。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2006年。 曾亞竹。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2012年。 游麗蓉。閱讀治療取向的小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行為傾向兒童自我概念影響歷程之研究。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2003年。 程書珍。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臺灣大學,2009年。 黃志賢。聖經中的生命教育觀之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2007年。 黃聖芬。1916-2017年書目療法期刊文獻資訊計量研究。臺北市:政治大學,2018年。 楊蕙珊。讀書治療方案對國民小學情緒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縣:彰化師範大學,2009年。 楊靜宜。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2010年。 葉宜娟。學校圖書館推展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 ─以「心閱讀」計畫為例。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2022年。 廖文櫻。聖經教學提升國小學童品格之研究:以「關懷」為例。臺北市:臺北教育大學,2015年。 劉孟蓁。分享式閱讀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2010年。 蔡欣融。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應用——以鹿野鄉立圖書館為例。臺北市:政治大學,2020年。 鄭玉雨。透過閱讀與讀書治療方式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2013年。 蕭天來。讀書治療團體方案對國小高年級肥胖兒童減重效果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2005年。 蕭詠耀。運用聖經備課歷程與體驗教育提問法編製教案-以教導國中生學習「節制」品格為例。臺北市:基督教臺灣浸信會神學院,2020年。 賴孟葶。臺灣少年小說中的創傷與療癒──以地震災害主題為例。臺東縣:臺東大學,2011年。 賴怡君。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2016年。 薄培瑤。閱讀治療對ADHD兒童的人際關係輔導效果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2009年。 謝燕惠。讀書治療法對父母離婚新住民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個案研究。臺東縣:臺東大學,2016年。 鍾金貴。霸凌行為之研究-以聖經中的約瑟事件為例。桃園市:中原大學,2011年。 闕秀穎。聖經【路加福音】中耶穌生平在生命教育的意義。臺北市:臺北教育大學,2022年。 蘇盈綺。讀書治療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同儕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嘉義縣:中正大學,2011年。 三、期刊文獻 Krpan, Keti, Iva Klak Mršić, i Višnja Cej.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al Bibliotherapy in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in public libraries.” Vjesnik Bibliotekara Hrvatske vol. 61, no. 1 (2018): 345-361. Russell, David. H., and Caroline Shrodes.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in Bibliotherapy to the Language-Arts Program. I.” The School Review, vol. 58, no. 6 (Sep 1950): 335-342. 王秀珍。「從故事中看到希望-談《兒童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31期(2009年):29-31。 吳和堂、林芳如、周新富。「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正向情緒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挫折容忍力為調是變項」。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44期(2015年):1-31。 李彥瑾。「兒童壓力探討」。教師之友49卷,4期(2008年):19-25。 林鳳貞。「兒童壓力反應與解除壓力方式之探討」。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4期(2004年5月):25-40。 郭千蜜。「高雄市立圖書館推展「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經驗談——以兒童情緒圖書為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0期(2008年):10-16。 陳佑甄、金瑞芝。「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卷,2期(2010年):253-276。 陳書梅、王佳琍。「美國公共圖書館施行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刊5卷,1.2期(2007年):31-67。 陳書梅、張淑華。「公共圖書館小說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成人讀者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6卷,4期(2009年),547-576。 陳書梅、張曉玲、陳琇麗。「公共圖書館推展書目療法服務之實務談討——以台中市立圖書館為例」。公共圖書館研究10期(2019年):62-68。 陳書梅、程書珍。「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2期(2013年12月):1-34。 陳書梅、程書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療癒閱讀之質化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5卷,2期(2013年):1-18。 陳書梅、盧宜辰。「我國公共圖書館施行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54期(2005年):58-83。 陳書梅。「八八水災與兒童繪本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9期(2009年):7-10。 ___。「台灣之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發展現況探析:由「邁向健康幸福人生論壇」談起」。公共圖書館研究6期(2017年):1-44。 ___。「國小兒童之情緒療癒閱讀」。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0卷,3期(2013年):69-79。 ___。「圖書館與書目療法服務」。大學圖書館12卷,2期(2008年),15-41。 ___。「臺灣圖書資訊學界『送兒童情緒療癒繪本到四川』」。大學圖書館12卷,2期(2008年),4-5。 翟敏如。「分析情緒繪本於幼兒情緒學習之應用與限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卷,2期(2014年):89-111。 ___。「對話式閱讀技巧應用於幼兒情緒繪本共讀之初探」。課程與教學季刊16卷,4期(2013年):209-238。 蔡惟寧。「國小兒童人際壓力之探討與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437期(2022年5月):22-24。 劉太希。「什麼是詩」。暢流48卷,4期(1973年):18-20。 四、網路資料 水深之處編輯群。「10個你可以相信聖經的理由」。水深之處福音網。最後更新於2021年8月2日。檢索於2023年2月14日。https://www.luke54.org/view/1060/13132.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最後更新於2022年6月29日。檢索於2022年8月27日。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全國法規資料庫。「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最後更新於2021年1月20日。檢索於2022年8月27日。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全國教保資訊網。「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最後更新於2017年8月1日。檢索於2022年11月22日。https://www.ece.moe.edu.tw/ch/preschool/.galleries/preschool-files/NEW1.pdf。 吳京寧。「研究表明,通過閱讀《聖經》中關於創傷的內容,可以減少抑鬱、焦慮、憤怒」。Christianity Today。最後更新於2021年9月8日。檢索於2023年2月14日。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21/september-web-only/bible-reading-trauma-ptsd-covid19-mental-health-zh-hant.html。 兒童福利聯盟。「2022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最後更新於2022年4月。檢索於2022年8月27日。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378。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2023.04.12國科會及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新聞稿」。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最後更新於2023年4月12日。檢索於2023年12月25日。https://kit.hdfs.ntnu.edu.tw/CN/Media.aspx。 劉柏宏。「刀下留禮、手下留情」。中央研究院。最後更新於2024年1月10日。檢索於2024年2月5日。https://www.sinica.edu.tw/CP/563。; G0110155009;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0151;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50151/1/500901.pdf

  3. 3
    Academic Journal
  4. 4
    Academic Journal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Academic Journal
  11. 11
    Academic Journal
  12. 12
    Academic Journal
  13. 13
  14. 14
    Academic Journal
  15. 15
    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王波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图书馆

    المصدر: CSSCI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阅读疗法, 书目疗法, 疗法实践活动

    Relation: 图书馆杂志.2010,29,(10),25-32.; 688085;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5612

  16. 16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黃莉珊, Huang, Li-Shan

    المساهمون: 徐聯恩, Hsu, Lien-An

    وصف الملف: 1751124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文文獻\n于蕾(2018)。臺中市和北京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n王波(2004)。閱讀療法類型。大學圖書館學報。6,47-53。\n王萬清(1999)。讀書治療。台北:心理。\n王慧娟 (2019)。運用療癒繪本進行書目療法對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摘要】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未出版。民 110年 3月 26 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s://hdl.handle.net/11296/da7cs9\n何纓姿(2019)。幼兒園教師行政工作壓力之研究—以金門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n吳佳玲 (2013)。私立青青幼兒園大班與小班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士論文,嘉義市 。\n呂青倩、羅增讓(2016)。論教師的情緒調節與課堂管理。教師教育論壇,1,72-75。\n李宜玲(2013)。資優女高中生之情緒療癒研究-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n李青松、陳若琳(1999)。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 。醫護科技學刊,1(2),146-158。\n周士茹(2018)。成人繪本對成年初期族群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幾米繪本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n周芷綺(2010)。成人繪本閱讀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n林文婷(2008)。幼兒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 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n林宜錦 (2020)。發展性互動式書目療法團體方案及其成效研究【摘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未出版。民 110年 3月 26 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s://hdl.handle.net/11296/8z9r9n\n邱蓮春(2010)。新竹縣市幼稚園教師情緒智慧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n洪倩婷、洪雅鳳(2011)。讀書治療親職團體對國小學童父母輔導效果之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諮商心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東市。\n胡佳珮(2019)。幼兒園教師自我情緒調節與成長之歷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n胡惟喻、陳依婷、邱華凱、 鄒家瑜 (2017)。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9(1),57-79。\n韋氏字典(2021)。韋氏字典。上網日期: 109年 3 月 26日。檢索自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content%20analysis\n徐瑩君(2013)。臺東縣、彰化縣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及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縣。\n高子卿(2012)。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情緒經驗之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n張純子、洪志成(2008)。幼兒教師之情緒勞務──勞心勞務的脈絡情境分析。教 育研究學報,42(2),45-66。\n張純子、洪志成(2009)。私立幼兒園教師情緒規則:社會建構觀點。臺中教育大 學學報(教育類),23(2),91-115。\n郭永學(2017)。觀點轉化理論在不同宗教信仰國小教師、特殊境遇因應方式、情緒調節與生活調適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n郭靜璇(2017)。國中教師情緒勞務、工作情緒對教師情緒調節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心理健康與諮詢所碩士論文 ,彰化縣。\n陳怡君(2012)。教師情緒智力、師生關係與低年級學童情緒調節之關係。幼兒教保研究期刊,9,79-101。\n陳信豪、余奕斌. (2020) 。論國小教師情緒管理.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9(6), 132-137。\n陳柏誠(2018)。大學生情緒調節、社會支持與分手適應之相關研究。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n陳書梅 (民 98年 4 月 5 日)。用繪本談情緒。親子天下雜誌,5。\n陳書梅(2009)兒童療癒繪本解題書目。台灣國立大學出版中心。\n陳書梅(2014)從沈鬱到淡定:大學生情緒療癒之繪本解題書目。台灣國立大學出版中心。\n陳書梅(2008)。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120),4-9。\n陳書梅(2013a)。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與大學生之情緒療癒。大學圖書館, 17(2), 22-43。\n陳書梅(2013b)。繪本對大學新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9(1),4-23。\n陳書梅(2017)。臺灣之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發展現況探析: 由「邁向健康幸福人生論壇」談起。公共圖書館研究,6(3)。\n陳書梅(2018)。情緒療癒繪本促進樂齡者心理健康之探索性研究-以繪本《艾瑪畫畫》為例。台北市立圖書館訊, 34(4),51-64。\n陳書梅、洪新柔(2013)。各類型閱讀素材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以大學生為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9(2),44-65。\n陳蓉慧 (2016)。 三位學前教師正念減壓自學經驗對其情緒調節與壓力調適之影響【摘要】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民 110年 3月 26 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s://hdl.handle.net/11296/b98377\n博客來(2021)。博客來2020閱讀報告。取自:https://www.books.com.tw/activity/2020/12/top100/\n曾亞竹 (2012)。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摘要】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發展學系,未出版。民 110年 3月 26 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n游惠萍(2020)。幼兒園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為例。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北市\n進修部暑期諮商心理碩士論文,台東縣。\n黃碧枝(2010)。關係失落者的繪本自助閱讀體驗之分析。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n楊朝均(2010)。幼稚園教師的角色壓力、幸福感與離職意向之關係:以東部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n誠品書局(2021)。誠品報告 2020:誠品年度閱讀報告。臺北市:誠品。\n翟敏如 (2012)。探究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活動對幼兒情緒認知與調節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7(1) 27-48。\n劉建良(2017)。高中職教師工作倦怠對工作家庭衝突與幸福感之研究 - 以情緒調節為干擾變項(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78-2712201714434301)\n歐慧敏、曾玉芬(2009)。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幼兒教育研究,1,141-178。\n蔡欣融(2020)。情緒療癒繪本於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應 用—以鹿野鄉立圖書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n鄭美治(2004) 。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因應趨避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論文,台北市。\n賴怡君 (2016)。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摘要】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發展學系,未出版。民 110年 3月 26 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s://hdl.handle.net/11296/t66a7q\n顧妮寶(2016)。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n郭思琪(2007)。網路團體諮商發展。網路心理與諮商學刊,1,1-9。\nYalom, I. D. (2001). 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方紫薇、馬宗潔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5)\n\n英文文獻\nBellafiore, D. R., Colón, Y., & Rosenberg, P. (2004). Online counseling groups.\nBippus, A. M., & Young, S. L. (2012). Using Appraisal Theory to Predict Emotional and Coping Responses to Hurtful Messages. Interperso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6(2), 176-190. https://doi.org/10.5964/ijpr.v6i2.99\nBruneau L, Pehrsson DE. (2017).Read two books and call me next week: maximizing\nCarla Marie Eich .(1999). Bibliotherapy : background,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Graduate Research Papers. 589.\nČotar Konrad, Sonja & Štemberger, Tina. (201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Gap In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nCynthia M. Morawski.(1997).A Role for Bibliotherapy in Teacher Education .Reading Horizons: A Journal of Literacy and Language Arts, 37(3),224-256.\nDonker MH, Erisman MC, van Gog T and Mainhard T. (2020). Teachers’ Emotional Exhaustion: Associations With Their Typical Use of and Implicit Attitudes Towar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Front. Psychol. 11:867. doi:10.3389/fpsyg.2020.00867\nFrenzel AC, Fiedler D, Marx AKG, Reck C and Pekrun R. (2020) .Who Enjoys Teaching, and When? Between- and Within-Person Evidence on Teachers’ Appraisal-Emotion Links. Front. Psychol. 11:1092. doi:10.3389/fpsyg.2020.01092\nGarrett Davis, C. (2019). ‘Why Bibliotherapy?’ A Content Analysis of its Uses, Impediment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School Librari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ibraries, 75-93. Retrieved from http://www.qqml.net/index.php/qqml/article/view/432\nHargreaves, A. (2001). 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teach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3(6), 1056–1080. https://doi.org/10.1111/0161-4681.00142\nHarris and Hodges.(1995).The literacy dictionary: The vocabula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Newark.\nHechtman, Z. (2009). The Springer series on human exceptionality.Treat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aggression through bibliotherap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https://doi.org/10.1007/978-0-387-09745-9\nHochschild , A. R. (1983).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ttps://doi.org/10.1111/j.1468-2850.1995.tb00036.x\n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2021). https://www.ifla.org\nJames J. Gross,&Ricardo F. Muñoz.(1995). Emotion Regulation and Mental Health\n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Snoek, J. D., & Rosenthal, R. A.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John Wiley.\nKorean J Anesthesiol.( 2017). Dec; 70(6): 601–605. Published online 2017 Nov 14. doi:10.4097/kjae.2017.70.6.601\n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Mei-Lin Chang & Jamie Taxer .(2020) .Teacher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lassroom misbehavior, Teachers and Teaching, DOI:10.1080/13540602.2020.1740198\nMiguel Varela, R. C. (2018). Effects of bibliotherapy on well-be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107-119.\nMorawski, C. M. (1997). A Role for Bibliotherapy in Teacher Education. Reading Horizons: A Journal of Literacy and Language Arts, 37 (3).\nMontgomery, P., & Maunders, K. (2015).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bibliotherapy. for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55, 37-47. doi:10.1016/j.childyouth.2015.05.010\nPardeck JT.(1994). Using literature to help adolescents cope with problems. Adolescence. Summer;29(114):421-7. PMID: 8085492.\n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3),185–211.\nhttps://doi.org/10.2190/DUGG-P24E-52WK-6CDG\nScarantino, Andrea and Ronald de Sousa.(2018). "Emotio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18/entries/emotion/.\nSchmidt, S., Tinti, C., Levine, L. J., & Testa, S. (2010). Appraisals, emotion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4(1), 63–72.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10-9155-z\nShrodes, C. (1949), Implications for psychotherapy, In R. J. Rubin (Ed.), Bibliotherapy sourcebook, 96-122, Phoenix, AZ: Oryx Press.\nStip E,stlundh L and Abdel Aziz K (2020) Bibliotherapy: Reading OVID During COVID. Front. Psychiatry 11:567539. doi:10.3389/fpsyt.2020.567539 the book selection process in therapeutic reading. J Poetry Ther. 30:248–61. doi:10.1080/08893675.2017.1364507\nSutton, Rosemary & Harper, Elaine. (2009). Teachers` Emotion Regulation. 10.1007/978-0-387-73317-3_25.\nThompson, R. A. (1991).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4), 269–307. https://doi.org/10.1007/BF01319934\nYalom, I. D. (199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4th ed.)\nYalom, I. D. (1998). The Yalom reader: Selections from the work of a master therapist and storyteller. (B. Yalom, Ed.). Basic Books.; G0108157011;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979;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38979/1/701101.pdf

  17. 17
    Dissertation/ Thesis

    المؤلفون: 李宗叡, Li, Zong-Rui

    المساهمون: 王梅玲, Wang, Mei-Ling

    وصف الملف: 4972070 bytes; application/pdf

    Relation: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2000)。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上網日期:2020年7月6日,檢自:http://www.lac.org.tw/files/tu_shu_guan_shi_ye_fa_zhan_bai_pi_shu_.pdf\n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網(2020)。公共圖書館家族—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050\n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網(2020a)。公共圖書館家族—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屯分館。上網日期:2021年2月25日,檢自: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228\n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網(2018)。公共圖書館家族—苗栗縣三灣鄉立圖書館。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190\n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網(2018a)。公共圖書館家族—南投縣埔里鎮立圖書館。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242\n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網(2021)。公共圖書館家族—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上網日期:2021年6月1日,檢自:https://plisnet.nlpi.edu.tw/Frontend/LibraryFamily/LibraryDetail?LIID=Lib0000197\n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2009)。社區總體營造。上網日期:2020年7月16日,檢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72\n王本壯(2008)。社區總體營造的回顧與展望。府際關係研究通訊,3,18-21。\n台北市溫泉發展協會(2020)。北投歷史與特色介紹。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www.taipeisprings.org.tw/tw/modules/pages/btspecial\n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圖書館法。上網日期:2020年7月7日,檢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10008\n行政院(2017)。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上網日期:2021年6月25日,檢自:https://www.k12ea.gov.tw/files/subsidy1_id/eefda3d4-856f-4c7c-85e5-c0bd586798e9/doc/%e2%98%86%e6%a0%a1%e5%9c%92%e7%a4%be%e5%8d%80%e5%8c%96%e6%94%b9%e9%80%a0%e8%a8%88%e7%95%ab-(%e8%a1%8c%e6%94%bf%e9%99%a21060710%e6%a0%b8%e5%ae%9a%e4%bf%ae%e6%ad%a3%e7%89%88)0713.pdf\n行政院文化部臺灣社區通(2009)。「社區」的定義。上網日期:2020年7月15日,檢自: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3%80%8C%E7%A4%BE%E5%8D%80%E3%80%8D%E7%9A%84%E5%AE%9A%E7%BE%A9\n行政院文化部臺灣社區通(2009a)。「營造」與「社區總體營造」的定義。上網日期:2020年7月15日,檢自: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3%80%8C%E7%87%9F%E9%80%A0%E3%80%8D%E8%88%87%E3%80%8C%E7%A4%BE%E5%8D%80%E7%B8%BD%E9%AB%94%E7%87%9F%E9%80%A0%E3%80%8D%E7%9A%84%E5%AE%9A%E7%BE%A9\n行政院文化部臺灣社區通(2009b)。「社區參與」的定義。上網日期:2020年10月30日,檢自: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3%80%8C%E7%A4%BE%E5%8D%80%E5%8F%83%E8%88%87%E3%80%8D%E7%9A%84%E5%AE%9A%E7%BE%A9\n行政院全球資訊網(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振興地方產業發展,促進鄉村人口回流。上網日期:2020年10月3日,檢自: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f7f9ad7-17e4-482a-9956-a1534d8a4ad1\n李永展(2019)。因應「城鎮收縮」的地方創生。經濟前瞻,183,41-45。\n李永展(2019a)。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49-52。\n林安儒(2018)。地方偏遠沒有公車可達,附近沒半家書局…這間圖書館居然海放六都,借書量全台第一。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05345\n林清文(2006)。認識社區營造。臺北市:內政部。\n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20)。南投縣埔里鎮立圖書館。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www.nthcc.gov.tw/A7_6/content/219\n南投縣埔里鎮戶政事務所(2020)。人口統計管理。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pulihr.nantou.gov.tw/\n施教裕(1997)。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2-8。\n洪敦明、梁鴻栩、楊文琳、潘云薇(2018)。療癒閱讀,走出情緒困境。書香遠傳,137,10-19。\n看見台中城-隱者地圖(2019)。北屯圖書館-親子小旅行。上網日期:2021年2月25日,檢自:https://www.facebook.com/seetaichungcity/posts/2361815604032797/\n苗栗縣三灣鄉公所(2020)。地理環境。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www.sanwan.gov.tw/cp.aspx?n=3777\n苗栗縣三灣鄉公所(2020a)。人文活動。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www.sanwan.gov.tw/cp.aspx?n=3780\n苗蕙芬(1994)。公共圖書館之社區分析。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1(4),22-31。\n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doi:10.6130/JORS.1994.7(2)3\n埔里藝站(2020)。山水鄉‧藝文鎮。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134008/http://art.pulinet.com.tw/aboutpuli.htm\n徐重仁(2018)。地方創生,再造幸福社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36-43。\n時晨(2020)。日本公共圖書館的定位之困與解决之道 —從"TSUTAYA圖書館論爭"說開去。圖書館研究與工作,6,82-87。\n高啟霈(2018)。【投書】什麼是「地方創生」?這項解藥,能讓寶島不淪為又窮又老的鬼島。檢索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556\n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n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上網日期:2020年6月20日,檢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MTUwMC9lMDQyMmI3OC1mNTA4LTQyZTItYmNkMi0wYjhhZDgwZTJhZTYucGRm&n=MTA4MDEwM%2bmZouaguOWumi3lnLDmlrnlibXnlJ%2flnIvlrrbmiLDnlaXoqIjnlaso5qC45a6a5pysKSjpmYTpjITmqJnoqLvlt7LlsYbmnJ8pLnBkZg%3d%3d&icon=.pdf\n寇垠、何威亞(2020)。日本圖書館與地域綜合照護網絡的經驗。圖書館論壇,40(258),176-183。\n張圍東(2010)。公共圖書館與社區文化再造。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2),83-92。\n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7)。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上網日期:2020年12月15日,檢自:https://www.k12ea.gov.tw/files/subsidy1_id/eefda3d4-856f-4c7c-85e5-c0bd586798e9/doc/%e2%98%86%e6%a0%a1%e5%9c%92%e7%a4%be%e5%8d%80%e5%8c%96%e6%94%b9%e9%80%a0%e8%a8%88%e7%95%ab-(%e8%a1%8c%e6%94%bf%e9%99%a21060710%e6%a0%b8%e5%ae%9a%e4%bf%ae%e6%ad%a3%e7%89%88)0713.pdf\n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n陳金萬、楊文琳、潘云薇(2018)。屏除固有迷思,助街友重返社會。書香遠傳,137,30-37。\n陳書梅(2008)。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0,4-9。\n陳書梅、程書珍(2013)。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102(2),1-34。\n媚麗埔里(無年代)。地理環境。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www.puli.gov.tw/web_travel/profile/\n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市:遠足文化。\n曾湘雯、楊美華(2008)。臺北市立圖書館成人英語讀書會之研究。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6(1),66-81。\n黃雯玲、陳麗君(2012)。閱讀扎根,夢想成真:從閱讀植根成果探討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0(2),41-56。\n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107,78-87。\n楊文琳、潘云薇(2018)。學校攜手公共圖書館,在推動閱讀路上不孤單。書香遠傳,138,16-29。\n楊善華、孫飛宇(2005)。作為意義探究的深度訪談。社會學研究,5,53-68。\n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n葉乃靜(1994)。使用者的認識對公共圖書館社區服務的重要性。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1(4),32-40。\n葉俊甫、蘇士雅、楊文琳、蔣佩庭(2019)。推休閒混搭當地特色,寓教於樂又有趣—結合在地人文與生態,讓「接地氣」更有感。書香遠傳,141,20-25。\n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107,133-145。\n臺中市北屯區公所(2012)。地理環境。上網日期:2021年2月25日,檢自:https://www.beitun.taichung.gov.tw/831946/831988/832000/911452/post\n臺中市立圖書館(2021)。北屯分館簡介。上網日期:2021年2月25日,檢自:https://www.library.taichung.gov.tw/public/lib/index.asp?m1=26\n臺北市北投區公所(2020)。地理環境概述。上網日期:2021年1月1日,檢自:https://btd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D7EDC0B5D930FE8&sms=C287455B73D24EC8&s=1E5B4B51ACD612F8\n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2020)。臺 北 市 北 投 區 109 年11月 各 村 里 戶 口 數 與 戶 籍 動 態 登 記 數。上網日期:2020年12月25日,檢自: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DI4L3JlbGZpbGUvMjExOTQvODMxODEzNy9mNWQzMjkxNi0xODdjLTRlYjUtYmNmNi03N2U5MWY2NTliNWMucGRm&n=MTA55bm0MTHmnIjkurrlj6Pli5XmhYvntbHoqIgucGRm&icon=.pdf\n臺北市立圖書館(2018)。北投分館簡介。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tpm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F66F55F388033A7&s=8D29886CA91B88A4&sms=CFFFC938B352678A\n增田寬也(2019)。地方消滅 : 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賴庭筠,譯)。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n潘云薇(2015)。徵集歷史照片、文物史料,深耕在地文化—蘇麗雯情定埔里,讓圖書館說故事。書香遠傳,122,44-47。\n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68-77。\n鄭名翔(2019)。小偏鄉大驚奇!苗栗三灣鄉圖借閱率再度稱霸全國。上網日期:2020年11月12日,檢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46946\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6). Library Bill of Righ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advocacy/intfreedom/librarybill\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About Libraries Transforming Communities (LTC).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tools/librariestransform/libraries-transforming-communities/about-ltc\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a).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news/state-americas-libraries-report-2014/community-engagement\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20). Biblio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tools/atoz/bibliotherapy\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20a). What Is Community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tools/librariestransform/libraries-transforming-communities/engagement\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 Biblio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s://dictionary.apa.org/bibliotherapy\nBabbie, E.(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十四版;林秀雲譯)。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1975年)\nBraun V., Clarke V. (2006).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3(2), 77-101. DOI:10.1191/1478088706qp063oa\nCoward, C., Maclay, C., Garrido, M. (2018). Public libraries as platforms for civic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digital.lib.washington.edu/researchworks/bitstream/handle/1773/41877/CivLib.pdf\nCSV Consulting (2006).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A report on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London: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nEdwards, J. B., Rauseo, M. S., Unger, K. R. (2013). Community Centered: 23 Reasons Why Your Libra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in Town. Retrieved from http://publiclibrariesonline.org/2013/04/community-centered-23-reasons-why-your-library-is-the-most-important-place-in-town/\nGarmer, A. K. (2016).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community. I/S: A Journal of Law & Policy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3(1), 1–28.\nGoulding, A. (2006). Building Commun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Defining Services and Debating the Future (p.235-260). Hampshire: Ashgate.\nGoulding, A. (2009). Engaging with community engagement: Public libraries and citizen involvement. New Library World, 110(1/2), 37-51. DOI:10.1108/03074800910928577\nHill, C. (2009). Engage. In Inside, Outside, and Online: Building Your Library Community (p.68-89).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n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94). 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public-libraries/publications/PL-manifesto/pl-manifesto-zh.pdf\n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2010). IFL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publications/ifla-publications-series-147\nIpsos MORI (2006). Ingredients for Community Engagement: The Civic Pioneer Exper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psos.com/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1970-01/sri_ingredients_for_community_engagement_092006.pdf\nIrving Public Library (2020). What is a Community Read initiativ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ityofirving.org/1894/What-is-a-Community-Reads-Initiative\nKretzmann, J. P., & Rans, S. (2005). The Engaged Library: Chicago Stories of Community Building. Chicago: Urban Libraries Council.\nLankes, R. D. (2008). Participatory Libra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davidlankes.org/participatory-libraries/\nMarian, P., Duijnhoven, H., School, F., Huysmans, F. (2014). Community Building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Examples from The Netherland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public-libraries/publications/community_building_for_public_libraries_in_the_21st_century_polderman_et_al.pdf\nMcCook, K. (2000). A Place at the Table: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Building.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n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 (2011).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An Evaluation of the Big Lottery Fund’s Community LIbraries Programm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rts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file/Community_engagement_public_libraries_evaluation_update_2011.pdf\nRogers, B., & Robinson, E. (2004). The benefit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London: Home Office.\nRubin, R. (2010). From Past to Present The History and Mission of Libraries.In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ird Edition by Richard Rubin 3rd (third). (p.31-81).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nScott, R.(2011). Strategies that public libraries use to build communities.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 30 (4), 307-346.\nScott, R. (2011a). The rol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ommunity building.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 30 (3), 191-227.\nScottish Community Development Centre (2007). Better Community Engagement: A Framework for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develop-cld.org.uk/pluginfile.php/320/mod_resource/content/1/0055390.pdf\nShen, T. M. & Horng, S. C. (2018). The Strategies for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green library-Taipei exper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library.ifla.org/2363/1/p-036-shen-en_poster.jpg\nShen, T. M. (2019). Creating a Sustainable Knowledge Ark–Community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Green Literacy. Retrieved from http://library.ifla.org/2611/1/081-shen-en_poster.jpg\nStralendorff, C. V. (2018). Building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rough Community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publiclibrariesonline.org/2018/04/building-meaningful-relationships-through-community-engagement/\nSung, H. Y. & Hepworth, M. (2013a).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Mergers and Alliances: The Operational View and Cases, 37, 31-47. doi:10.1108/S0065-2830(2013)0000037005\nSung, H. Y., & Hepworth, M. (2013b). Modell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8 (1), 1-13.\nSung, H. Y., Hepworth, M., & Ragsdell, G. (2013). Investigating essential element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ublic libraries: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study.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45 (3), 206-218.\n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d.). What is Community Engagement? Retrieved October 15, 2020, from https://aese.psu.edu/research/centers/cecd/engagement-toolbox/engagement/what-is-community-engagement\nUrban Libraries Council (2011). Library priority: Community-civic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rbanlibraries.org/assets/ULC_Leadership_Brief_II_Full_4Pages.pdf\nUrban Libraries Council (n.d.). Leadership Brief: Libraries Leading Civic Engagement. Retrieved October 15, 2020, from https://www.urbanlibraries.org/assets/ULC_Leadership_Brief_Libraries_Leading_Civic_Engagement.pdf; G0108155008;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452;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36452/1/500801.pdf

  18. 18
    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王波, 傅新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校医院,北京,100871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阅读疗法, 图书疗法, 书目疗法, 原理

    Relation: 图书馆.2003,(3),1-12.; 879905;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6047

  19. 19
    Academic Journal

    المؤلفون: 王波, 陈志新

    المساهمون: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系,北京,100875

    المصدر: 万方 ; 知网 ; CSSCI ;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sgzz200208023.aspx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阅读疗法, 韦尔瓦·, 帕亭顿, 图书疗法, 书目疗法, 英国

    Relation: 图书馆杂志.2002,21,(8),67-68.; 703512; http://hdl.handle.net/20.500.11897/5782

  20. 20